直到太阳快落山了,顺子方带着逢春回来。
林苑一瞧两人面上皆有喜色,就知拜师这件事成了。
“沈夫子鸿儒硕学,学识广博,品行高洁又满腹治国之才,能跟这般的夫子做学问,儿子何其有幸。”逢春眼睛晶亮,满是钦佩濡慕,“今天沈夫子考校我学问,就四书文《论语·泰伯》让我论辩。儿子答后,沈夫子夸我了,说我才思敏捷言之有物,只要持之以恒不懈怠,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林苑本是含笑听着的,可听到最后时,她唇角的笑逐渐僵住,心脏宛如被人骤然揪住。
春杏看着逢春,几次欲言又止。
空气中陡然的安静让木逢春剎那意识到了什么,当年逃离京城时候,他已经四岁了,也懵懂的知晓了些事。等渐大了,他也明白了,他是罪臣之后。对于晋家天下来说,他是乱臣贼子,是不可见光的。
“娘亲放心,我不上金銮殿。”逢春道,“我考个秀才便成。秀才能在乡里考,不必去京城。等日后考上了,我也能收学生,当个夫子,如沈夫子般传授毕生所学。”
林苑深吸几口气拼命压下胸腔所有酸涩情绪,点点头,轻声道:“成。如今你过明路的新身份户籍是在蜀地,等娘身体好些,咱们就去蜀地。指不定那会你学业有成,还能下场试考童生呢。”
第91章 命运的轨迹
过了十月, 天气就一日比一日的冷了起来。
几场寒雨一下,空气中就弥漫着潮湿阴冷的气息,夜晚躺在木板床上, 都觉得那身下躺的褥子, 身上盖得被子,都好似在涔涔冒着湿寒之气, 让人极为难受。
“虽说这金陵冬日比不得北边的严寒, 可这又潮又冷的天,生生挨着那也够让人受的。”春杏担忧的看着刚入了冬就开始咳的林苑,给她抚了抚背,又将腌制的枇杷果递给她吃,“要不还是盘个火炕吧, 暖和和的, 冬日里您不受罪,养身子也合适。”
林苑吃下枇杷果咽了咽喉咙的咳意, 想了想, 摇摇头道:“去年找商队帮忙租赁房屋的时候,我就问过一嘴,想寻个会盘火炕的木瓦匠, 好请人给盘个。谁知商队的人说, 金陵的气候不比北边干燥,造火炕用的泥土坯子受潮后容易塌陷, 所以金陵这边不适合盘火炕,也没弄这个的木瓦匠。”
春杏不免失望:“这可如何是好,市面上银丝碳又难买,普通的碳火烟熏火燎的,您又如何受得了?”
想起去年那差点呛掉她半条命的火盆, 林苑也发了愁。
“等顺子回来我问问他。”林苑绞尽脑汁想着可能的解决办法,“看看能否在泥土坯子里拌些什么来增加牢固性,再或者,干脆不用那泥土坯子,找个什么东西,譬如石块,不石板子,用石板子来替代行不行?”
太阳下山后,顺子带着下学的逢春回来。
“我看行。”顺子一琢磨,觉得可以试试:“不过泥土坯子还是得用,多弄些石板子固定着,另外在屋顶那个方向砌个烟囱,指不定能成。”
林苑跟春杏听后,大喜过望。
“成,明个咱就试试,大不了多试几次不断改进。”
第二日,顺子就风风火火的出门了,没到晌午就拉着半牛车的石板子以及半牛车的泥土坯子回来。
经过不断的尝试,改进,试验,火炕也在逐渐成型。
终于在第十日,他们在金陵的暖炕烧了起来。
林苑与春杏特地去铺子里买了方席子,仔细铺上了暖炕,又摆上炕桌,炒上几个拿手小菜。顺子跟逢春搬来了窖子里藏的梅子酿,给每人都倒满一杯。
在金陵湿寒的冬日,他们举杯相碰,对未来都升起种种美好的期待。
临近年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
熏害鼠,点灯笼,写对子,备炮竹,杀鸡宰羊,祝酒共贺。
林苑他们不需要走访亲戚,所以倒也不似左邻右舍那般忙的脚不沾地,唯一要隆重准备的,就是给逢春夫子的拜年礼。
林苑带着逢春去墨斋挑了方端砚,又备上了些腊肉鸡鸭鱼肉以及新沽的屠苏酒,让顺子跟逢春带着给那沈夫子送去。
回来的时候,逢春晶亮的眸里难掩喜悦。
原来他的夫子除了赠了他一方澄心纸勉励他努力进学外,还额外给他写了副字。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字迹行云流水,疏朗飘逸。
趁着如今外头书铺没关门,林苑就忙让他带上这幅字去书铺裱了起来,而后挂在正堂上。
“还在看呢,你腿也不麻呀?”见逢春着迷似的立在堂上的那副字前,一站就是小半日的不动,林苑就忍不住笑着调侃他:“你夫子的字就当真那般好?”
“夫子的字是一绝,自然是顶好的。娘亲怕是不知,饶是整个金陵城,能比得过沈夫子字迹的,也寥寥无几。”逢春与有荣焉,小脸上难得就流出骄傲的神色。仰头望着堂上挂的那副字,他水亮的双眸忍不住流露出钦羡之色:“娘亲,也不知何时,儿子才能练就夫子那般的笔力。”
林苑有些想笑。平日逢春只要一下学回家,与他们说话时保证三句话不离他夫子,口头禅就是我夫子怎么怎么样,我夫子如何如何说,满满的骄傲与崇拜。活脱脱一个最听老师话,最崇拜老师的小学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要持之以恒,待你长到你夫子这个岁数,你的字也定能写的如你夫子这般好。”
逢春双眸晶亮:“真的吗?”
林苑笑道:“自是。大家都夸你小小年纪写字好呢,今年你写的对子一贴上去,大家还都说,日后写对子都要寻木小相公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