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不想让人丢了他的面子,大人也会精心教导。
所以当孙明义背过身回自己座位上的时候,他身后的视线有点扎人,孙明义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或许他应该减少来府学的次数了。
每次他来都能引得一些人心思浮动,无心上课。
有些事情孙明义还没说,比如知府大人在的话,他会指点自己几句,还会给他出题,让他写文章,之后再指点他有哪里不足。
一般的师父能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了,所以孙明义不敢说。
那样他觉得有些人真的会失去理智对他做点什么。
他心里也是想过,是不是大人真的有收自己为徒的意思,但他不敢问,怕唐突了大人。
孙明义知道别人说他何德何能,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他实在没有这方面的自信,他真的有这么幸运被大人看中吗?
在孙明义的患得患失中,金陵薛姨妈收到了王二太太退回来的东西,里面有送出去的匣子,她看了看,里面的银票原封不动的退回来了,一起退回来的还有一封信。
她把信给薛宝钗:“你看看你姨妈在信上写了什么?”
薛宝钗匆匆打开信,看了一遍:“……姨妈在信上说,姨父迂腐,府中大老爷又趁机闹了起来,这回帮不上忙,就把银票退回来了,说让姨妈把银票给舅舅帮忙走动。”
薛宝钗眉头紧蹙。
为了面子圆过去,王二太太还忍痛掏了一些东西出来。
但哪怕她说的再好听,薛姨妈这个时候也不会把她送来的东西放在心上,她没忍住抱着薛宝钗哭了一场:“你姨妈她这是不想帮我们忙呢,荣国府是他们二房当家啊。”
薛宝钗平时稳重懂事,但这时候也陪着她掉了泪。
只有薛蟠挠了挠头:“姨妈说的应该是真的吧,表哥中举了,他才是大房嫡子,自然不甘心权利旁落。”这点薛蟠还是知道的,比如他就是薛家长房一脉,在守孝期间族中生意是叔伯们管理,等他出了孝,人也长大了,就收回来了,虽然还是让管事、掌柜们管,但他们如今汇报的对象是他。
而且薛蟠也不把这事看的太严重:“姨妈说的没错,有舅舅帮忙也能把事解决,这银子就送给舅舅一块帮忙打点好了。”
看他这样不当回事儿,薛姨妈没忍住,轻轻拍了他几下:“你看你闹出了多大的事儿!”要送给二哥,肯定不能就只送三万两,还要多送一些,这点薛姨妈不当回事,银子他们家是不缺的,只是这事一直拖着没有好消息,薛姨妈实在担心不能圆满解决。
薛蟠觉得自己无辜:“当时我们喝了酒打起来了,我也被他打了,我哪知道他这么脆弱,就打了他几下,他就不行了。”
薛宝钗看他这样,眼泪流的更凶了:“哥哥你下手该有分寸才是,你要是出事了,你让我们怎么办?”
看着母亲和妹妹都泪眼婆娑,薛蟠赶紧认错:“我知道了,我下回肯定不动手了。”
看他这样,薛姨妈欣慰:“那就好,那就赶紧再写一封信给你舅舅送去。”看母亲轻易就相信了哥哥的话,薛宝钗叹了一口气:“那张家还是不肯松口吗?”
薛姨妈一听这话,就愁容满面:“他们不肯。”
要是他们愿意,就不用非得要麻烦自家哥哥了。
在他们议论着张家的时候,青陆正在金陵打探着这起案件的始末。
他原本在别处追查着那走方郎中的根底和关系网,收到主子的信后,就来到了金陵。
原本金陵他们就留有人,而且这事闹得大,金陵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经过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很好查,但这里有没有其他人的暗手?
比如为什么那天这两人会去那个戏院看戏,有没有谁是被人引导来的,他们当天都喝了酒,是谁劝的酒?还有张家子被抬回去后是找哪个大夫诊治,是否靠谱?
这一查,还真被他查出了点端倪。
事发当天,薛蟠本来想去花楼听曲,是有个小厮说戏院来了个新人,很受欢迎,薛蟠一定喜欢,薛蟠这才临时改了主意,去了戏院……
第73章 “巧合”/榜上无名
事情就是这么“巧”, 青陆刚查到了这个小厮,结果不知道是不是打草惊蛇,他就上吐下泻去世了。
这在大户人家是遭忌讳的, 怕他有传染病传染给主子,所以薛家请了大夫来诊治,然后在他吃剩的饭菜里发现了毒草。
他怎么好端端的会吃错东西?这是哪来的?
他住在薛家,吃的是薛家的大锅饭, 怎么这么巧,就他的那一份菜里夹杂了不该出现的东西?
至于张家那边请来的大夫倒是没有问题,张家为了能够救这个独苗苗,几乎把金陵的好大夫都给请了一个遍。
会不会还有别的手段?
薛蟠和那乡绅之子虽然都喝了酒, 但怎么下手这么严重, 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下了黑手, 然后把这口锅栽到了薛蟠头上?
这一查, 那个死掉的小厮身上的怀疑又多了一层, 因为他在打起来的时候, 护主特别的积极。
结果他死了,线索就这么断了,只能从他的死因方面入手。
青陆打起精神, 打算挨个查能接触到小厮饭菜的薛家下人, 薛家到底是商户,门户不紧, 查他们家没那么难, 不过这样宽松, 也难怪被人下黑手还无知无觉了。
青陆不怕时间不够。
就跟林烨之前预想的一样, 金陵这边案件的进度拖延了下来, 薛家和张家都在努力, 一方希望息事宁人,另一方希望血债命偿。
而在霖海府,林烨迎来了一个新的同僚,那就是新任通判刘大人,他是空降过来的,看他的履历,考中二甲进士之后就被外派为官,当了十二年的县令后升迁到通判,三年期满后到了霖海府。
他已经在官场沉浮十多年了,他考中进士的时候三十来岁,现在四十多,在官场上正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
这是一个做实事的人,他也是慧眼识珠,在原六皇子登基之前投靠了他,也是投靠了他,才能在没有人脉和走动关系的前提下得以升迁。
虽然他不会拍马屁,不够会来事,但他治理下名声相当不错,清正廉洁。
这是皇上特意送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