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这些还要等正德帝的威望上来后,才能施行。
政策下达之后会引起多大的反扑,薛虹早就预料过。治理国家快了、急了,都容易一步踏入深渊。所以千万急不得、快不得。
“嗯,第二件事,就是景瑜你所上书的这个……蛮夷戎狄四方教化,正本清源归一祖……奏折中说如今生活在大明四周的民族,实际上同我汉人是同一祖先?”
薛虹一听终于问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了,连忙坐直了身子,开口道:“回禀陛下,臣参考古史,已经可以确认这一点。
有文字记载的游牧民族,可以追溯到商周二代。
那时的游牧部落主体便是西戎、东胡两支,西戎古史记载戎之先祖,本为华夏之分脉。
且西戎中的犬戎姜姓,几乎从文王时期开始便代代同周朝王室联姻。血脉之中难分彼此。
至于后面历朝历代的游牧民族的诞生,大多都是因气候变迁,王朝动乱,华夏百姓迁居草原形成的。
只是时间一久,加之生活环境的恶劣,所以容貌、文化、生活习惯才渐渐改变。
如今陛下志在寰宇,意开恒古未有之伟业。不解决华夏周边的问题,是万万不行的。
武力的强盛,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不能一劳永逸。”
正德帝对此深以为然,历朝历代,只要华夏政权稳固,基本上都可以按着北边游牧民族揍,但就是杀不完……大怂除外。(其实别看大宋那个熊样,前期也很能打,后期也很能打,就是领导人太抽象了。)
在正德帝看来,薛虹的意思就是给蛮夷之辈换个祖宗。让他们把自己老祖宗扔了,认汉人老祖宗为祖宗。
从根本上撅其根,灭其源!狠!!太狠了!!不过朕就喜欢景瑜对敌人的狠劲!
薛虹要是知道正德帝的想法,非得直呼冤枉。他说的都是大实话!
高山族是怎么形成的?上古时代打架争地盘打输了被自己亲兄弟撵到山上了,所以他叫高山族。其他少数民族大多同理。
就说古代一个非常著名的民族,羌族。那也是和汉人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羌族本为炎帝后裔,姜姓。其中华夏五谷之神后稷的生母姜嫄,是公认的,有史料多方面考证的羌女。
而后稷几乎诞生了后来百分之六十的华夏姓氏,是华夏重要的古祖之一。
薛虹现在要做的,就是溯本归源,让四方民族渐渐和汉族产生认同感。
薛虹要把以前的民族血仇替换为另外一个性质。
从外人入侵,变为爷爷、姥爷为了争夺后世孩子户口簿落籍问题打架。
事实上,本来也就是自己家里人打架那点事。
北方游牧民族后来又和汉族有过数次大融合,虽然过程很黑暗,但不可否认的是彼此之中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了。
只不过一直以来的华狄之辩把这个问题给选择性忽视了。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多部落融合形成的复合性民族,血缘不是根本问题,文化才是根本。
薛虹上辈子那个年代,谁还讲血统啊,还纯不纯的。又不是宠物狗,越纯越值钱。
别管以前祖先是谁,只要这个事情被薛虹定性了,从此以后就彻底成了一家人。
当然,这些问题也有前提,那就是大明必须得扛住天灾,能养的起北方的游牧民族。
要不然人家快饿死了,该抢你还是抢你。
换做以前的朝代,或许做不得,但大明或许还真养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