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伯,您能不能和弟子透个底,墨家现在还剩下多少人?”
季稠缓缓的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脉??那也不少了,在现在的环境下能存留下来三脉很不容易了。”
季稠摇了摇头。
“那就是……三百??”
再摇头。
“三十??还不是?那就是个……就剩下三个了!!!”
“准确的说,老夫认识的墨家之人,就三位,其中一位就是老夫的玄孙,季墨季相利。
不过我估计,天下之大,保不齐在哪个角落应该还会有墨家的传承,其他诸子百家也一样。
只要朝廷做出动作,他们看到希望自然而然也就会出来了。”
薛虹了然的点了点头,自己想的有点太美了,墨家这种学派作为传统大一统王朝的眼中钉肉中刺,能传下来就不错了。
怎么可能还剩下那么多人。
而且墨家的基础土壤是生产者,现在工匠都被打成贱籍了,在这种监管下哪有新鲜血液去输送给墨家。
“大师伯,弟子前来除了有关墨家一事外,另有一事相请。弟子希望大师伯可以带公羊一脉重新复出,弘扬思想,广收门徒。”
现在的儒家主流已经不适合这个世界了,该变一变了。
……
“北宁见过乐寿郡主。”
薛府后宅中,黛玉杏目带着好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北宁县主,片刻后,嘴角微微上扬,转而浮现出和善的笑来:“这又不是外面,不必多礼。
凤嫂子、表嫂,请坐。年关将至,我本想着年前抽些时间去瞧瞧外祖母,但这几日朝廷下来了不少的事情,师兄一日一日的忙碌,所以倒耽误了。”
王熙凤闻言立刻打蛇随棍上,攀谈道:“嗨!薛兄弟受陛下器重,旁人想要忙碌,恐怕还没那个机会呢。
单说这掌管洋船货物银税,这是多大的恩典、多大的权力啊。林妹妹,以后啊,你就等着享福吧!”
黛玉抿着嘴笑了笑。
“对了,林妹妹,咱们是自家人,我也不在你面前说什么假话。这些年来府里的营收只靠着几处庄子着实有些捉襟见肘了。
所以前些日子,我们家那口子便准备联同些朋友,想着试一试远洋外贸的事情。
前期要投个五千两的银子,也不知道靠谱不靠谱。
只是你也知道,你嫂子我虽识得字,却不怎么读书,这样外面的大事,哪里能拿的准呢?
你素来机敏聪明,书又读的多,所以便想着来同你商量商量。”
黛玉眼珠一转,便明白了王熙凤的来意,但还是装作不知情的道:“凤嫂子这么说却是羞我一般了。
谁人不知嫂子的精干和本事?偌大的府邸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嫂子一手料理。我虽空读了几本书,哪里能和嫂子比呢?”
黛玉说的也是实话,论处理家宅琐事她的确不如王熙凤。
黛玉比王熙凤聪明,但她压根就没有实践的机会。
薛府上下都是按照薛虹当初定好的制度和规矩运转的,黛玉只要负责监管运营,掌管财政大权就行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会报到她这来。
还不等说上几句话的功夫,外面的丫鬟便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