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还是有些不地道,但是为了孩子能沾点荤腥,也就顾不得旁人怎么说了。
而孟家、杨家和周家,今日都没去,确实如虞秋猜测那般,是怕卫家的粮食撑不住了。
三家五户人也聚在一起商议了,一家凑一些,不拘的是杂粮还是稻谷,凑出一斗来,给卫家送去,且让他们撑上些时日,多了他们也属实拿不出。
前期开荒,又一路迁徙,每家的存粮都不多。
“明日去帮忙,都把粮带着,不说是给,就说是你们自己的口粮。”孟老头佝偻着身躯,坐在院门前的柳树下,眼神看着却很精神。
三家五户人住的近,午间休息就都聚到了一起,在孟家门前的粗壮又高大的柳树下纳凉。
因着几家家中的损失较小,家中劳力也多,才能分出些人手,去到卫家帮忙。
几家人走得近,也是那卫大山还在时,对他们都有过帮助。
卫家祖上是猎户,卫家青壮,多是死在深山。
卫大山生前虽不说时常能打到猎物,可两个月只要能猎到一两回异变的山鸡野兔,拿到镇上换了银钱,也比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手头宽裕些。
李氏会些绣活,隔上一段时间,也能去镇上的绣坊换些银钱家用。
如此,卫家的田地自然也就无人耕种。
就让他们五户商议着分种,也没收地租。
山中时不时的得些野果草药的,也会给他们家中送些。
就是想在他进山时,能让他们几家多照应一些留在家里的妇孺。
现在卫家没个顶梁柱,他们合该多帮助些。
那卫家长子也是可惜,刚成丁就赶上强制征兵,因卫大山的故去,李氏身子眼见不行了,家中的银钱都给李氏看病用了,就没有足够的银钱,能免下名额。
村里不是不帮,是手头上都没有多少。
都紧着自家来,也余不出银钱去给卫家,更何况还有一个周家。
有心无力啊!
村中十几户,都花钱免了名额,只卫家长子和周家长子被带走了。
“知道了阿爷,只是那鬼针草真的不能种吗?”孟平也不过十五岁,前些年都在开荒,对于地里的事,倒真所知不多。
孟老头一叹,“你李婶子赚了,一袋粮换了个好儿媳。那丫头是好心,但那鬼针草不能种在村里,会抢土地养分,到时影响了田地,就种不出粮食来。”他站起身,背着手朝院里走去,边走边说:“该下地了。”
孟平点了点头,“那我明日去和大嫂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