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您和岳家很熟?”
“严格来算,整个村子都是亲戚,没什么熟不熟的!从辈分上说,我喊博武他娘是姐,算是两个孩子的姨姨。”
“哦!那这里面哪个屋子是博文书记的?
“没有!”
老太太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当年,他家老三出生后,家里穷,就将老三抱了出去。”
“要给那家人当儿子,传宗接代!”
“可惜,那家是个短命鬼,养到孩子十几岁,就病死了。”
“他家老三找了回来,这家里也没粮食,管了几顿,就又赶走了。”
“自那之后,老三和家里就有了怨气,后来成婚后,也没回来。”
“不过,老二和老三这对兄弟,处的还算不错!”
单玉婷其实没兴趣听老太太的故事,不过,她也没理由将人家赶走。
思虑少许后,便耐着性子听老太太讲故事。
“他们兄弟感情不错?可我听到的不是这回事吗?”
老太太闻言,一脸的不屑:“他俩好不好,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老三被赶走后,最初的那段日子,一直都是老二偷偷从家里偷吃的出去接济的。没有老二,老三早就饿死了,哪还有什么机会当书记。这关系,能不好?”
单玉婷点点头,对岳博武、岳博文这对兄弟之间的事情,没什么感觉。
不过,这位大娘既然和他家这么熟悉,也许知道当年里岳博武出国的内幕。
“大娘,您记不记得当年岳博武为什么要出国啊?”
“记得!”
老太太深吸了一口气:“这件事,其实和博武家媳妇有关系!”
“岳博武的老婆?”
“对!”
单玉婷黛眉紧蹙,如果岳博武出国,是与自己的媳妇有关,那和自己父母又有什么关系?
“大娘,您能具体说说吗?”
“你想听啊?”
“嗯!”
“你想听,大娘就说给你听。”
老太太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似乎很喜欢和单玉婷聊家常。
“这件事,和老三有很大的关系。”
“当年,老三离开家里后,就在各个村里吃百家饭。”
“隔壁村小兰村的有一家给他施舍的最多,而那家的闺女,和老三年纪相仿,长的也水灵。”
“一来二去,两人就看对眼了。”
“在那姑娘的帮助下,老三在小兰村的学校里找了个活,一边干活,一边学习。”
“那姑娘算是他的恩人。”
“老三这孩子聪明,最后不负众望,考上学校走了。”
“那个年代,结婚都早。那姑娘,本来是想等老三回来的。”
“可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多金贵啊,有几个愿意娶村里姑娘的?”
“再说了,她爹见她年龄大了,也不愿意留她,就准备将她嫁出去。”
“那时候博武已经参加了工作,不管在厂子里,还是在村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两边父母一合计,就将那姑娘嫁给了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