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门,见五六僧人鱼贯而出,端钵持杖,出寺化缘。林婵领了小眉齐映,烧香跪拜,捐了功德,住持明观和尚,来道感谢,迎进禅房献茶讲经,待结束,她三人出房,四处观看,经堂外,菩提树落一地佛子,地涌金莲正开旺盛,齐映说道:“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小眉问:“你神叨叨地,话里是何意哩?”
齐映道:“此乃知玄高僧,五岁时所作。该诗看似咏花,暗指人生短暂,纵然生如夏花,终将归于尘土,是以每日应当末日,便不会为无妄烦恼、为口舌生气。”
林婵晓他心意,有所触动,强打精神道:“知玄高僧是何来历?”
齐映道:“其十一岁出家,不过短短两年,已能升堂说法。”
林婵道:“这般有慧根之人,我朝难遇。”
齐映道:“非也,我朝亦有。”
林婵问:“是何许人?”
齐映道:“说来与你还有些渊源!是国公府萧家长子。”
林婵道:“你同我玩笑罢。我还知得,长子乃大老爷萧肃康,如今的吏部尚书。”
齐映道:“他俩一母双生,其父听信术士之言,将长子过继族中近亲,因隐而不宣,府中知晓不过两三人。其天资聪颖,谓为神童。本慧师父曾与他讲佛,赞过,他日后非科第之人,恐会遁入佛门。确是一语成谶,十八岁时因男女之情,在白塔寺剃度出家,法号福觉,区区两年,已能升堂说法,三年后,成为住持,本慧圆寂,由他接任僧官。”
林婵奇怪问:“你怎会知之甚详?”
齐映道:“我半生漂泊流离,多歇于佛堂寺庙之中,做些粗使活计,换得片瓦遮身、半碗饱腹,又因矮如小儿,或坐或卧,不易察觉,那些僧人说话,亦不背我,是而听得些秘辛。”
林婵半信半疑。齐映道:“你若不信,可向九爷打听,但莫提我说。”
林婵道:“萧家之事,我才懒得管,随它去罢。”齐映还要说,有和尚来请去用斋,便不言了。
萧云彰踩踏月色,进入院中,月楼慌张来迎,吞吐说道:“爷回来早了些时日。”
萧云彰“嗯”了一声,抬眼见卧房窗寮灯影绰绰,才道:“此趟办事顺利,故提前回了。奶奶呢?”
月楼听问,浑身似掉冷水盆中,不知如何答时,萧云彰撩帘而入,果见房中空无人,皱眉问:“时辰已晚,她去了哪里?”
月楼扑通跪下,颤声道:“奶奶不见了。”
萧云彰脸色大变问:“可有派人去寻?”
月楼道:“府里一众皆出府去寻了,我恐奶奶回来,因而在此等候。”
萧乾陈珀闯进来,见这情景,心下明白。陈珀跺脚,怪责月楼道:“你怎把奶奶看丢了?若她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月楼不禁眼眶泛红。
萧云彰问:“奶奶今日穿戴打扮,可还记得?”
月楼道:“奶奶头戴银丝鬏髻,耳边银镶翠玉坠子,穿银白松江布衫儿,绀碧色布裙子。”
萧云彰问陈珀萧乾:“可记下了?”
陈珀萧乾一齐道:“记下了。”
他吩咐他俩:“此地出街,最近的有‘便利车行’,你俩去问,可有这般装束的妇人、带个丫环和矮奴,雇了马车。如若问不到,立刻直往衙府报官,还不快去!”陈珀萧乾转身奔走。
萧云彰这才看向月楼,厉声道:“还不将前因后果,详细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