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舟看见傅柏勋,立马会想到贺笙,一部经典电影的名字浮现在脑海。
不过此时不是回忆和叙旧的最佳时机,他移开视线,紧紧地握着沈飞的手臂转身离开,仅用一只胳膊就在人群中开辟出一条生路。
粉丝群里有一个人认出了维舟,发出疑惑的声音:“啊!好像是维舟嗳...”
《光降》是票房黑马,女主笑莺火了,电影热度未减,再加上《307大劫案》这部戏在开拍时就有宣传,网上很多有关‘张旭’的花絮,所以有人认出维舟并不稀奇。
不久之前,维舟原本已经坐上电梯直奔女导演的工作室,他出电梯后在原地等了几分钟,可是没等到沈飞,于是下楼来找人,想不到撞见这么一出戏。
“我的手机,”沈飞好不容易逃脱人群,却回头看几眼,“必须找到,里面有重要的文件。”
维舟停下步子,转头看着他,沉默几秒才道:“笨。”
“别说风凉话,”沈飞不悦的扯动嘴角,语气中带着点委屈的意味,“是你先丢下我的,这件事你有责任。”
维舟意外的没有反驳,目光落在沈飞的衬衣领口处,看见了线条分明的锁骨,快速做出决定:“不会有事,我来想办法。”
沈飞不自觉地摆出上司的姿态,严肃地说:“要尽快。”
“你这里是怎么回事,”维舟的关注点不一样,指了一下男人脖子上的红痕,“看上去像是被人咬的。”
“只有你敢咬我,”沈飞摸了一下脖子,心里极为不舒服,“刚才带墨镜的...是不是明星,他袖子上的玩意刮的,真是恶心...我要买下这家公司,还有那几个粗鲁的保安..”
维舟打断他的控诉:“行了,下次注意。”
“手机,别忘了。”沈飞最关心这件事。
...
维舟和女导演在十七层的一间会议室碰面,他迟到了整整半个小时。
至于沈飞被他安排在公共区的咖啡厅,手机的问题已经交给警方处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你好,柯灵导演。”维舟握住女导演的手,深感歉意,“抱歉,路上有点事耽搁了。”
“没关系,我也是刚忙完。”柯灵的笑容灿烂,善解人意地摆摆手。
只要维舟能来,她就心满意足了。
柯灵是一个长相普通身材瘦小的女人,年龄不到三十,短头发,戴着无框的高度近视镜,身高不足1.6米,站在维舟面前几乎要抬着头说话。
她的脸巴掌大,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酒窝,细小的眼睛晶亮,透着智慧的光芒。
维舟对她的第一印象极好,搜索着前世的记忆,并没有找到跟她有关的特别明确的信息。
两人简单寒暄几句,互相表达了彼此的好感,随后便坐下来聊起正事。
柯灵直言自己的想法,由于看过《光降》这部电影,一眼便相中维舟的长相,她心里已经装不下其他演员,每天思考角色的时候代入的都是维舟的脸。
“我想了解一下剧本的类型,能简单跟我说说吗?”维舟最关心的是剧本,其次是导演和合作的演员。
柯灵介绍道:“剧本是同名小说改编,《足迹的回声》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位知名女作家五年前出版的作品,我读第一遍的时候就下决心要把它拍出来,故事是虚构的,但里面的人物都是理性与现实相结合的形象。”
维舟在心里默念作品的名字,疯狂搜索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意外的没有找到,前世的他虽然不声不响极其低调,但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可以说每上映一部影片他都会观看,阅片量绝对不低。
真是奇怪,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作品竟然没有出现,是最终没拍成片还是没能上映,又或者是重生后有些东西改变了?
维舟的心跳微微加快,兴奋而战栗,他看向对面的女导演,目光炯炯有神:“不好意思,我没看过原著,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从剧作本身表现出来的结构形式来看,是一个完整的诉讼案过程,我捡重点跟你说一下剧情....”
接下来女导演用十分钟的时间把故事框架描述出来,剧情是双男主设定,有关一个女孩坠楼身亡,初步怀疑是自杀,经过法医的检验确定女孩在坠楼之前就已经死亡,于是男主之一被告上法庭,另一名男主是名记者,为了挖掘更多信息游走在危险边缘,案件经过多次反转,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表面是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庭审题材影片,实则是想表达更深一层的社会矛盾以及阶级压迫,暴露现实黑暗为主要内容的批判性主导的意识,这种理性原则构成了电影剧作的基本内涵,题材取向和结构方式都鲜明地闪现着理性原则的色彩。
除此之外,受害者与施害者在人物道德上的划分并不明确,所谓的不完美受害者和社会地位受尊敬的施害者,由此可以预见故事的争议性。
柯灵希望维舟能饰演被告的富家公子,一个高学历有头脑的海归,出身好,样貌端正,是一个藏得极深的人。
维舟在了解剧本的走向后,对‘记者’的角色更加感兴趣。
记者是一个有勇气战斗、不惧权威的人,不乏勇敢与侠义,面对面抗争时行事并不冲动,而是聪明的用另一种形式,更适合他处境的反抗,人物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意义,能引起观众的同情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