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哪个混蛋搞出来多此一举的东西。”正在往坦克上焊接围栏的维修兵吐槽道,不知道脑后的科曼听了之后拉着个长脸。
焊接围栏当然是为了方便让更多的人坐在坦克上一起行军,东线的苏军步兵就有这个习惯,直接坐在坦克上跟着装甲师一起推进,到了目的地直接跳下来投入战斗。
苏联坦克还没有围栏呢,全凭苏军士兵自己坐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被甩下来。
与之相比,科曼为坦克想到了焊接围栏的注意,已经算是很为自己国家的军人着想了。
后果也是有的,因为德国将大量铁拳火箭筒散发到人民冲锋队当中,因此有坐在坦克上习惯的苏军官兵,没少死在大冷枪的偷袭当中,成了人体爆炸反应装甲。
“有这个命令,自然有道理,围栏可以降低坦克被击中的概率。”科曼一片好心的解释道,这又不是瞎说,本来就是这样。
只不过科曼不会贪图便利,让自己的战友做人体爆炸反应装甲,自然有要带着一起行军的德国孤儿坐在上面。
标准就按照法国女权所宣称的,超过十岁的孩子就可以上战场这个标准,本次收拢的德国战争遗孤超过十岁,会被出发的青年师官兵带上战场。
不过还是让师长杜瓦尔将军下达这个不太不符合人类三观的命令吧,他还没怎么样都被维修兵给骂了。
法新社在第二天一早,头版头条开始了本次捧一踩一的报道,通过非洲殖民地军队的罪行,来彰显本土法军在道德层面上的高人一等。
拉踩殖民地参战官兵不会引起法国民众的非议,属于非常安全的操作,切入点简直完美。
同时呼吁还没有出发的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官兵,严于律己,和殖民地军人做出区别。
“虽然德国军人阵亡几百万,有几百万妙龄少女注定嫁不出去,但身为光荣的法国军人,我们绝对不能乘虚而入。”
法新社的抨击报道过长,和军队的效率至上精神不符合,因此在第三和第四集团军的火速严明军纪的命令上,就缩减成了一句话。
两个集团军马上就要出发了,临时开会严正军容军纪已经来不及了。
萨尔区的道路,已经经过紧急抢修成功恢复,毕竟道路不算长只有二十多公里,科曼心心念念的第一批烟草共计一千吨已经运到。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做点应该做的事情了。”法兰西大阪师团科曼中尉看到货,心中犹如放下了一块巨石,美好生活在想他招手。
青年师在萨尔驻扎的时间也到了尾声,这个时候杜瓦尔将军下达了具有争议性的命令,携带萨尔父母双亡的孤儿一起离开,这一命令引起了当地德国人的轩然大波,但也并没有出现什么后果。
“说不好听的,萨尔区的德国居民和亡国了有什么区别?有能耐暴动啊。”马丁双手掐腰,一副牛逼坏了的口吻道,要是暴动青年师镇压,又少了一批隐患,未来萨尔的安全阈值会更高。
“可惜了,这些德国人还是通过了服从性测试。”阿兰的口吻带着遗憾,“什么高贵的日耳曼人,这种事都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