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吐谷浑也是大唐之西的强悍势力,足可与大唐、吐蕃并立,屡次兴兵数十万犯边,与东突厥一样,几乎可以直接威胁到大唐的生存。
临危之际,正是侯君集奉命出击,屡战屡捷,大破吐谷浑,几乎将之灭族。
现在,吐谷浑的残余势力已经再也无法对大唐形成真正的威胁,而侯君集之功绩,也足可压得住众多大唐名将。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忍不住“提醒”自己,冷静地道:“朕与你的看法,却是绝然不同!”
“哦?陛下难道是觉得,以侯君集用兵之能,尚不值得提防吗?”
“呵呵,天下间,尚有何人比朕更加了解侯君集的能力。若独领一军,征伐于外,那就算是朕御驾亲征,也未必能比侯君集做得更好。”
长孙无忌动容道:“陛下过谦了,大唐虽多有猛将,但陛下您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军神!”
他这话却非是在拍李世民的马屁,他们之间也不用那一套了。
这便是长孙无忌的真实想法,而且,以同样的问题去问侯君集本人、李靖将军,尉迟敬德等将,也只会得到同样的答案。
李世民微微一笑,似是略略回忆起了自己带领众将征战沙场的时光,不过口中所说却是转回正题。
“侯君集绝非争权夺势的好料子,哪怕此事真有他牵扯其中,若真要成事,其关键点依然在于高明!若无太子这一层身份,侯君集难道还敢直接反叛我大唐么?”
长孙无忌脑中转得飞快。
初听到太子愤恨之下所说的“谋反计划”,长孙无忌本能地便对侯君集最为忌惮。
想来其他人也是同样。
正因为是几十年相处的老伙计了,他们才更加清楚侯君集的可怕。
不过陛下思考的角度,却与他们完全不同。
“是啊,经过陛下励精图治十余载,大唐统治根基已经极为牢固,哪怕侯君集军功再高,想要起兵反叛,也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正因为太子如此重要,陛下才更不应该让他直接掌握兵权啊。”
长孙无忌非但没有解惑,反而更不理解李世民之前的安排了。
“无忌。”
李世民的语气之中,带着无尽的自信。
“你觉得,纵使太子掌控了兵权,纵使他所说全都为真,纵使侯君集与蕃王在背后支持他……太子真能再现一次玄武门之变么?”
整个大唐,能与李世民平静地再论“玄武门之变”五个字的,也就只有长孙无忌了。
长孙无忌想都不想地道:“陛下之英明神武,乃是天授,纵使太子得到再多的支持,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那便是了。”
李世民的目光越过了太极殿的正门,似是遥遥看向了东宫的方向。
“对于朕来说,最重要的根本不是如何防范高明,而是高明的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呵呵,说来真是奇了,朕自能掌控天下,但今日却猛然发现,看不透自己的儿子了。因此,朕才会把兵权交到他的手中,而且没有对他的逾礼胡闹有任何处罚。”
“朕现在最在意的,是高明手中真正握有兵权之后,到底会如何去做。既然朕现在看不透这个儿子了,那就从他的一举一动中,再逆推他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