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府兵为此大量派往西域,常年累月外出作战已严重超出府兵制度规定的服役时间,但西域拓边到了一定程度,即便关陇府兵倾尽全力也只能勉强维持,到了怛罗斯之战后,遂盛极转衰。”
“与此同时,前唐在东北方面既无足够财力也无充裕人力,不得已放权于当地胡将,因此安史之乱爆发。”
听到这里,李磐的神情也凝重了起来。
“前唐殷鉴不远,我朝定制度首重两河①以御北汉②、辽国,澶渊之盟虽立,但谁能确定,北方不会再起兵戈?毕竟失了燕云,铁骑南下一马平川,几昼夜便可饮马黄河威胁开封。”
“而两河不能不守,西北也不能不守,更不能令西北成了藩镇,所以财政自筹之权决不会放给西北,哪怕扛着‘三冗’的重担,中枢咬牙也要供着。”
李磐眉头紧蹙,问道。
“所以照这么说是死结?”
“不是死结,其实说穿了归根结底还是一笔经济账。”
接下来陆北顾说的话,详实程度让李磐都有些惊讶。
“学生听说养一名禁军每月花费,大约可养两名厢兵,亦或四到五名乡兵。”
这话是有出处的,陆北顾记忆里《宋代兵志》便有过统计,理论上北宋禁军的每月收入,根据等级不同是500文到1000文,如果算上发的两石五斗的口粮以及用于裁衣的布匹,平均下来一年收入则大约在36贯③左右,每月收入大约3贯,每天收入大约100文。
至于厢军,待遇基本上是对半砍的,每天收入50文......乡兵就更省钱了。
而这些倒不是什么秘密,在大宋,当兵是个什么待遇百姓都很清楚,就是因为混的还不如普通市民阶层随便做点什么活计,所以才有了“好男不当兵”的说法。
宋朝的军队跟前唐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前唐府兵那都是帝国制度的获益者,正经良家子,要地位有地位要荣誉有荣誉。
至于大宋,除了被刺配充军的贼配军,还有那些游手好闲的青皮无赖,以及活不下去的流民,谁家正经儿郎不去读书反而去当兵啊?
正是因为兵员质量本身就不行,所以大宋军队也只能靠堆数量了,而想要指望这种维稳属性大于作战属性的军队有什么战斗力,那也是奢求。
你问为什么要搞这种低质量堆叠的军队?
君不闻“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乎?
那当然是因为晚唐和五代十国的骄兵们,干的那些罄竹难书的事情把天下人都吓怕了啊!
所以在制定大宋军制的时候,政策出发点就是与其说再搞出这种血腥而荒诞的世道,还不如牺牲一些军队战斗力,让大家都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西北四路兵马详细数量学生不知,想来起码十万禁军、十万蕃兵是有的,再配上数万厢兵,笼统来算即便什么都不做,仅仅养兵之费每年就得700万贯起步,算上其他花销,最少要1000万贯。”
“国朝财政六分之一,便这般消耗掉了。”
“敢问令君可曾想过,是否存在两全其美的解决之策?”
——————
①两河,古代对河北和河东(即今山西)的代称。
②北汉,即五代时期十国之一的汉国,由沙陀人刘崇据河东十二州建立,在大宋立国之后长期依附辽国,于太平兴国四年被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所攻灭。
③宋代一贯钱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足陌”,即一贯钱等于1000文铜钱;另一种是“省陌”,即一贯钱等于770文铜钱。本书为方便读者理解,相关内容均默认以“足陌”方式进行表达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