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虏以商战为兵战,我当以商道制兵道。”
“若使河中①商旅之税尽归公帑,蕃鹘堪用之马皆入官榷,则夏军甲兵虽锐,无商贸以换米粟、铁器之用,必如无根之蓬,飘零自散。”
“昔晁错言守边备塞,务在实边;贾谊论匈奴之强,首在五饵②,而今私以为御夏之策有三。”
此时的陆北顾,完全进入到了“文思如泉涌”的心流状态,莫说是身后站着一个人,就是一群人,他也统统意识不到。
他的眼前,只有那一张纸,以及他倾注在上面的思想。
不知不觉间,李磐已经在陆北顾的身后站了许久。
县学的学录、掌谕也跟到了附近站着,而仅仅是这么斜窥,看到的内容,也不禁让他们惊疑不已。
——陆北顾的策论,什么时候有了这般水准?
不过,这篇策论的开头虽然惊艳无比,但终归在分析了局势、提出了见解以后,还是要看应对之策是否得当的。
毕竟调子起的再高,要是内里没有真东西,那也只不过是个徒有其表的噱头。
而最后凑到附近合江县学正认真地把这几段话咀嚼了数遍以后,也不由地上下打量起了这位衣衫湿透的士子。
说实话,这篇策论直指要害,不仅见地独树一帜,而且分析的极有道理,完全不像个十几岁的少年写出来的!
“年轻一辈的士子里,怕是只有眉山那位神童才能写出这种文章吧?”
学正暗暗思忖过后,继续看了下去。
“其一曰货殖以断筋络。”
“桑弘羊平准之法③,尽笼天下利权;唐刘晏转运之策④,实制藩镇命脉。”
“彼以驼马为血脉,我则壅其膏肓;彼以青盐为命脉,我当绝其咽喉。”
“今当禁青盐逾界,绝铁器出疆,转于秦凤路设茶马专司,尽收青唐吐蕃市易。待其府库空乏,部族离心,虽带甲十万,不过饥鹰饿虎耳。”
看到这里,李磐的目光也随之锋锐了起来。
西夏的经济命脉,一是党项马,二就是青盐!
党项马不仅个头高而且兼具耐力与爆发力,比契丹人大量乘用的草原马还要更胜一筹。
再加上有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这两大优良产马地在手,西夏战马不管是质量和数量,都是当今天下之冠!
青盐则是西夏经济的核心,“元昊数州之地,财用所出并仰给于青盐”之言绝非夸大其词。
如果真能做到制裁西夏的党项马与青盐,并且找到替代品,那么确实可以在经济上重创西夏使其对大宋唯命是从。
这是有先例可供参考的。
第一次宋夏战争,西夏在战场上三次大捷,李元昊甚至放出了“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狠话,但最后却被迫议和,就是因为国内经济濒临崩溃了。
只不过,这种对策实际操作起来非常的复杂,战马方面确实能用吐蕃马做下位替代,但盐方面的问题,则更多是大宋经济体制本身的弊端,甚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磐不清楚陆北顾对于青盐的问题是不甚了解,还是限于策论篇幅无法展开写。
但无论如何,在秦凤路设茶马专司与青唐吐蕃进行贸易这个提议,确实是可行的。
实际上,这项经济政策,正是历史上数十年后著名的“熙河开边”中,王韶所采取的市易司制度......且不论“熙河开边”隐患如何,但绕过西夏打通与河中的商路,确实是能把西夏整到半死不活的计策。
而随着陆北顾的笔锋在纸上书写,李磐暂时放下思绪继续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