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此类的交锋,多的是。
“挺无聊的,还不如练兵……”
“练河西军!”
这就要交给狄青了。
马踏中京的功绩,威震三军,朝廷的封赏已经下达,狄青连升了不知道多少级,甚至有意是让他任河西路副都总管。
但狄进觉得此职不怀好意,不能受领,建议狄青上奏推让,并进言自己的战果,有北伐大军的功劳,若非刘平一路虎踞涿州,另两路虽败退也坚守三关,辽人当更早回援,故而功绩不可为一军所领。
狄青上奏,朝廷应允,先命其为河西路诸蕃都巡检,后间隔三月不到,又晋为河西路都监。
这距离副都总管还有一段路,连钤辖都不是,但也足够了。
一路之中的几位统军大将——钤辖、都监、都巡检,都有各自领兵的权力,而相比起文官级别分明,武将往往是大小相制,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有的时候,一路兵马副总管如果缺乏威望,也管不到下面的领军将领。
偏偏在河西军,没有一个对狄青是不服气的,他辞让了兵马副都总管,却已经是实质上的兵马副都总管,还能不让同僚嫉恨,谦辞让功之举,更让军中无数人赞誉。
毫不夸张地说,狄青就算接下来再无任何战功可言,他都可以躺在这页功绩上吃一辈子,等到年纪大了,资历熬够了,稳稳当当的入西府为枢密使。
而毫无疑问,狄青不可能止步不前。
如今他已经着手,开始练一支真正如臂指使的骑兵。
番人终究不是自己人,用可以用,歧视也要尽量避免歧视,等到文化上化夷为汉,过个两三代就都全是汉人了,没有区别。
但就现代而言,必须打一打,放一放,拉一拉,压一压。
这其中的度,狄进无法深入军中,就交予狄青把控,而狄青的身边也聚拢了雷澄、张玉、贾逵等年轻部将,深入贯彻下去。
远的不说,待得数年之后,河北军如果再要北上,就不是靠着宣抚使在上面作妖,经略使牵着各部族豪酋的鼻子走,堪堪凑成的五千骑兵了。
到时候狄青再要领骑兵北上,就能让同样没有山川屏障,还不愿意在要道大修堡寨的辽人尝一尝,什么叫纵横来去,万里奔袭!
一切迈入正轨,狄进欣赏了天边的风景后,也朝着书房走去。
不过刚刚入内,他就顿住脚步。
就见狄湘灵不知何时,站在书桌旁,手中捏着一封信。
待得狄进来到面前,难得发呆的姐姐轻轻叹了一口气,将信件递了过来:“六哥儿,父亲和兄长寄来一封信,我难辨真伪,你看看吧!”
第五百二十五章 狄湘灵:坚定不移地站在弟弟这边!
“父兄的信?”
狄进伸手接过,打开看了起来。
片刻后,他放了下来,语气沉凝地道:“信上所言,父亲和兄长这些年远走大食,故而音讯全无,如今河西得回中原王朝治理,回鹘商人络绎不绝,甚至远至西域,他们这才听到消息,故有此信传回……”
狄湘灵轻轻点了点头。
狄进问:“信是谁送来的?”
狄湘灵道:“回鹘商人,我盘问过了,只是受了钱财托付,将信件传入长风镖局。”
狄进再问:“这个笔迹,姐姐能辨认么?”
“不能……”
狄湘灵苦笑:“他们离开时,家中就没有留下任何书信,而我本就不喜文,小时候倒还见过大哥写信,这么多年过去,早就记不清了,哪里还能认得出他们的字迹?”
狄进又问道:“那这封信,姐姐觉得有古怪么?”
狄湘灵这些年受他影响,对于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都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而不受情绪驱使,盲目听从,此时缓缓地道:“父兄若只是在大食国,想要写信回来,绝不会因区区西夏相隔,就难以办到,如今他们突然来信,言辞看似恳切,我却感到很是陌生……”
狄进还是首次见到,一贯斗志昂扬的姐姐如此消沉,却也能大致体会到对方的患得患失。
父亲狄元靖,兄长狄英,当年临行时,曾反复嘱咐狄湘灵,不要追查他们的形迹,狄湘灵显然对父兄极为尊重,所以这些年间都一直遵从。
但若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现在突然传来书信,狄湘灵当然盼着是真的父兄将要回归,却又十分忧虑,万一书信是贼子所写,是不是意味着父兄已经……
“这封信只是报一个平安,言辞未尽,很明显还有后续!”
狄进再度展开信件,细细看了一遍,然后对着狄湘灵道:“姐,你信我么?”
狄湘灵没好气地道:“当然!我不信你,还能信谁?”
狄进正色道:“寻常时期,我根本不会这么问,但此时此刻,如果许久未归的父兄所作所为,和我产生严重分歧,姐姐又站在哪一边?”
狄湘灵皱起眉头:“你怎会这么想?父亲和大哥岂会害我们?”
“不是加害,而是分歧。”
堂内只有姐弟俩人,狄进直言不讳:“正如辽国的新主和太后、太妃,如今的官家与太后,他们原本是嫡亲、至亲,但也由于皇权之争产生了分歧!皇家子弟争权夺利,民间亦有种种分歧,不过我一直认为,一家人就该把话说开,越是遮遮掩掩,越容易产生误会,最后反倒引发了某些难以挽回的后果!”
狄湘灵面容缓和:“不错!不错!自家人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狄进道:“所以姐,我希望你坚定不移地站在我这边,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第一时间通知我,我不会害自己的亲人,我更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亲人,哪怕他们遭遇了极大的凶险,我也会竭尽所能,帮助其逢凶化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