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大宋神探志 > 大宋神探志 第260节

大宋神探志 第260节(1 / 2)

('北宋的一众皇帝里,由于微操前线间接导致百万军民丧于西夏的宋神宗,现在还未出生,很可能也不会出生了,不过已经有了两位微操大师,那就是喜欢授方略传阵图的宋太宗,和完美继承了他这点的宋真宗,后者更夸张,每年都出阵图示将领、示辅臣、示宰相,直到澶渊之盟后才消停。

历史上的宋仁宗也免不了有这個毛病,他出阵图的同时,让群臣也踊跃献阵图,最后连晏殊都看不下去了,上奏“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

在这样的优良传统下,刘平攻无忧洞的战术,自然也是先上报,经过了层层审核同意,再最终执行的。

所以哪怕在场的众人不愿承认,但也不得不承认,从制定战术那一刻起,朝堂高层就都犯了轻敌的大忌。

眼见宰执沉默,刘娥继续开口:“方才机宜司已将幸存禁军的供词呈上,还原了整场围剿的细节,诸位卿家看一看吧!”

内侍将供词奉上,众臣传递,很快明白了详细始末。

官军惨败有两大原因。

其一,无忧洞贼人派出人手诱敌,一接触到官兵就佯装败退,刘平接连几次都发现贼人一触即溃,以为此前的攻心之策完美奏效,贼人全无斗志,接下来便是屠戮,为求除恶务尽,竟托大到分兵深入,结果惨遭围堵,反被各个击破;

其二,就是禁军的战斗力确实太低了,哪怕刘平从五千禁军里挑选出了尚且精锐的一批,也仅仅是矮个子里拔尖,与二十多年前真正与辽人厮杀的宋军相差甚远,平日里疏于操练,又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一旦发现中了贼人的奸计,士气顿时崩溃,在刘平绝境拼杀之际,根本没有多少禁军跟随这位将领,形成有效的冲杀阵形,反倒慌乱逃窜,首尾难顾,彻底葬送了生机。

眼见众臣看完,刘娥再度开口:“此战刘平虽有大过,亦不乏勇武,着御医入刘家,为刘平医治!”

“太后仁德!”

这当然不是不论罪,而是先保住刘平的性命,毕竟此人杀敌从未退缩,更无降敌之举,朝廷自然也不能亏待。

展现态度后,刘娥的语气陡然森寒起来:“无忧洞必须剿灭,众卿之意该当如何?”

她的目光落在张耆身上。

曹利用去后,张耆就是唯一的枢密使,这位老者一时间冷汗涔涔,却又不得不开口:“依老臣之见,当再择良将,选精兵,不可妄进!”

这等于废话,刘娥心中有些失望,但也知道此人全靠自己提拔上位,等他接手枢密院时,国朝已无战事,本就不能过多期望。

然而接下来以王曾为首的中书所言,比起张耆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更为保守。

倒不是他们想不出什么剿匪良策,关键在于再精妙的战术,终究要落到执行的一步,京营禁军的战斗能力能否当得起这个执行力度,就成了大问题,有前车之鉴在,谁也不敢提出激进之法。

第一次败了,两府已是难辞其咎,如果再败,朝廷真就颜面尽失了!

但一味保守,难免又有些矫枉过正,刘娥却也无奈,只能暂时作此处置:“严守无忧洞出入口,安定京师人心!”

众臣领命:“是!”

待得宰执们依次退出,此前不发一言的赵祯双拳紧握,怒火消退后,只剩下一个可怕的想法:“大娘娘,京营禁军这般无能,河北守军又当如何?要是契丹铁骑再度南下,国朝拿什么抵挡?”

刘娥终于叹了口气:“澶渊之盟后,国朝久不经战事,忘战去兵,武备皆废,老身亦是知晓,但也没想到会到这般境地……”

赵祯沉声道:“当推行强兵之策,绝不能放任我宋军如此下去啊!”

刘娥稍稍沉默,不经战事,所谓改变也只是一时,用不了多久就会故态复萌,可要真的经历战事,以国朝禁军如此,到时候恐怕就来不及了,这无疑是两难之局。

不过她的眼神也坚定起来,先帝将国家交托,有些事情该做就得做,万万容不得国祚葬送在自己手中,缓缓开口:“官家且去,老身自有计较!”

赵祯还要再说,但见到大娘娘前所未有的沉冷神色,拱手行礼:“儿臣告退!”

回到崇政殿,赵祯终究难以安坐,走来走去,喃喃低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内没有坚守法度的能臣,在外没有来自敌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会走向灭亡。

现在最可怕的是,自家的军力衰败了,对外依旧有北方大敌的威逼,而国家内部,似乎真的没有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的能臣。

不得不说,通过刚刚的御前奏对,赵祯对于如今的宰执班底是失望的,或许他也清楚,禁军战力严重下降,是二十多年和平的原因,并不是这群老臣的错,但敌国并没有消亡,面对辽帝御驾亲征的南下威逼时,先帝有寇准,如果轮到自己了,自己又有谁?

“幸好此前辽人的阴谋没有得逞,不然契丹人作势南下,国朝又有多少底气与之抗衡,最后即便不割地,也得增财帛岁币!”

赵祯双拳握起,感到屈辱的同时,脑海中又下意识地浮现出一个人,是他解决了辽国发难,却终究太过年轻,还在馆阁熬资历,不由地发出长长叹息:“仕林,你我都还没有力量改变国朝啊!”

……

“经此一战,禁军的无能暴露无疑,国朝应该有所改变了!”

与此同时,机宜司的三巨头,刘知谦、大荣复和雷濬,齐聚狄家正堂。

三人的表情都很凝重,但相比起一味保守的宰执,想法却激进了许多,大荣复甚至道:“我看败了也不是全无好处,如若不然,朝廷还蒙在鼓里,半点不警惕呢,来日辽国再行兵戈,如何面对?”

刘知谦轻咳一声:“现在京师十分惶恐,百姓原本就对无忧洞畏惧,现在更是闻其色变,必须尽快挽回士气!”

雷濬道:“无忧洞的剿灭不可放松,是得尽快为之,不然四方的江湖人听闻了盗门能抵抗朝廷官兵,都来投奔,鬼市的力量反倒壮大了,到时候就难以遏制了!”

狄进对于三人的态度很是欣慰,如果小败一场,就觉得天塌下来了,那机宜司也不堪大用了,沉声道:“经此胜利,鬼市上下必定骄狂自大,我们可以利用这点,也使一个佯败诱敌之策!”

对于这位有办法,三人毫不意外,满是期待地聆听着。

狄进却站起身来,来到烛台前,轻轻拨弄了一下:“在并州时,我家中并不富裕,晚上用的是油灯,为了保护眼睛,入夜后从来不看书……”

刘知谦和大荣复微怔,不看书还能以十七岁的年龄连中三元,不愧是天纵奇才,但这件事与现在有关系么?

雷濬最是清楚,并州狄氏是寒门,当然由于狄湘灵的能耐,狄进家中依旧是餐餐有肉食,才能养出健壮的体魄,不过相较于地方大族来说,那确实是普通人家,现在忆苦思甜似乎也不合适吧……

三人之中,倒是大荣复经历丰富,反应最快,眉头一动,陡然道:“狄直院之意,是蜡烛?”

“不错!”

狄进微微颔首:“刘提辖此前针对粮草,乱无忧洞贼人之心,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他忽略另外一点,在京师之地,粮食不难积蓄,相比起来,想要囤积另一种珍贵之物,动静会更大!”

蜡烛在汉朝时是绝对的珍稀之物,到了南北朝普遍了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流传,到了唐朝还是贡品,到了如今的宋朝,官家依旧会赐烛,与夏人的边境贸易中,仍然有蜡烛的专门交易。

甚至官员点不点蜡烛,都会被加以比较,比如寇准好奢华,家中专点烛,便被欧阳修视为不良作风,杜衍为人清廉,不燃花烛,通常是点一盏油灯,在微弱的亮光下与来宾相坐清谈,被欧阳修大为称赞。

最新小说: 分化成O和竹马协议结婚 向残疾大佬求婚后 万人嫌总在play里修罗场[快穿] 为了不加班我和上司表白了 开棺,食外卖 咸鱼反派他一心求死 如棉 怎么看他都在钓我 穿书后我被美惨强反派掰弯了 话痨小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