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在府里的地位超然,她说的话几乎等同于圣旨。
不仅要盛情迎接,柳如玉还特别准备了一场隆重的接风宴。
府里为苏先生安排的住所和物品,都是最好的。
当然,做这些也不仅仅是因为老夫人的话。
柳如玉自己也有私心。
她也看过老夫人的家书。
能让老夫人那样的人如此看重一个教书先生,那么这个教书先生必然非同一般。
书信上描述了这位苏先生是如何的年轻有为、文采斐然。
年仅十五,苏先生便在双亲亡故、家境贫寒的逆境中,自学成才并高中举人,成为庆国史上最年轻的举人。
此人日后定非池中之物,前途无量。
假使我与苏先生能加深交往,待他日后功成名就,
笵府无疑将增添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而我儿思哲也将拥有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
况且,还有一件至关重要之事。
苏先生才华横溢,本就令人瞩目。
而他身为教书先生,其能力更是出类拔萃。
在遇见苏渝之前,
柳如玉从未想过教书先生竟能如此年轻,更令她惊讶的是,
如此年轻的教书先生,竟拥有如此高超的教学技巧。
老太太和周管家的来信都对此赞不绝口。
周管家原本主要负责监视那个私生子,但后来,他在信中多次提及,
自从苏先生来到府中,那个原本顽劣的私生子日渐变好,文学修养突飞猛进。
据说,他还学会了写诗,且水平颇高。
而那个私生子,从前不过是个野孩子。
如今这般巨变,皆因苏先生之功。
柳如玉怎能不心动?
连那样的乡下孩子都能被苏先生教得满腹经纶,若思哲也能得苏先生指点……
将来,岂不是有望高中状元?
因此,柳如玉早就有意将苏先生请到京都。
尽管去年思哲尚未到启蒙的年龄,
但早些请来苏先生,无疑是利大于弊。
若苏先生留在儋州,便会一直教导那个私生子,
使他日益优秀,将来与思哲争夺家产。
而若苏先生在京都,自己这边便能与他多亲近,也能让思哲多受些熏陶。
唉,只可惜,老太太不同意。
她说那个私生子和笵若若都很依赖苏先生。
后来,苏先生也开始教导笵若若。
这不,教了一年,
这小丫头如今的言行举止,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而且听说,她还跟着苏先生学了医术,这位先生竟还懂医术。
当然,小丫头学医不过是图个新鲜,哪里能真有什么成就。
就算有,那也是许多年后的事情了。
不过,若若去年也开始启蒙了。
虽然她的才学不如那个私生子,
但小姑娘才学了多久,认了几个字,能有如今的谈吐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