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出生意决策,哪怕黎未已经在脑子里反复想过很多很多次,但还是忐忑地看向容瑾寻求着建议。
容瑾却是一愣,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得味楼走的是高端局,受众面本来就窄,黎爹这个金字招牌没了后,这些人翻脸比翻书还快,顷刻间就投去他处,他们讲排场、讲局面重过吃食本身——黎爹是府城拔尖的厨子、得味楼的一桌宴席难定。
现在得味楼遇到了困局,为什么还要高高在上的去维持这些虚头巴脑的
“你想的真好,我都没有想到。”
黎未笑着说:“才没有,这也是你给我的灵感。得味楼门坎太尬,让人望而却步,我就在旁边支个得味小摊,小摊经营和楼里分开,不会降低了楼里的格调。小摊就卖一些寻常的、新奇的吃食。你不知道,后厨又有些人向我提出要走,我允了,人心动了之后留不住,但不能任其发展,现在的低谷期过后得味楼能回到以前那样的,我不能够让所有老人都离开,我要给他们找事情做。”
说完后,他再次看向了容瑾,下意识寻求着支持。
黎未的眼睛很好看,是偏狭长的杏眼,看人的时候水水润润,乍看柔弱,细看自带坚韧神采。
容瑾拢着袖子的手无意识地动了动,他说:“你想的很棒,那就不让小厮明天说不卖臭豆腐了”
“不,还是不卖了。”黎未摇头,“臭豆腐味道太重,卖了它就没办法卖其它了,可以卖卤味、卖清明果,马上就要清明了,用艾草做清明果卖,以前得味楼的清明果卖得很好。”
“还可以卖鸡汤串,荤的消费不起,我们卖素的用鸡汤烫过的蔬菜。”
两个人越说越投机,等春夏回来立刻就被黎未支出去拿纸笔,记下他们讨论时提到的吃食。
容瑾喝了一口润润嗓子,他说:“而且不用拘泥于一个摊子,可以多摆几个,拴马石那边空地大,可以像茶水摊子那样,再放一些桌椅。摊子多个,桌椅共享,这个卖铁板豆腐、这个卖卤味,旁边的卖下水等等,做成小吃街。”
“小吃街”
“哈哈,说不定能够吸引来更多人来摆摊呢。”
得味楼开在长平街上,这是其一。这条东西走向的长街横贯整个东洲府不假,热闹归热闹,但热闹的不是摆摊、集市,是东边南湖码头分散出来的车马、行人,怕堵塞交通,官府不允许长平街两侧占道经营。
得味楼西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路,叫做三猴子路,因为尽头处有个小道观,道观的墙上挂着三只猴子木雕而得名。得味楼的拴马石就在那儿。这条路两侧种着樟树,早已成荫,阳光穿过树叶落在地上星星点点的,茶水摊子也在那儿,高大的槐树也在那边,是多么天然的一条小吃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