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心照不宣的规矩(求追读月票)
李景孝听完,沉默片刻叹息一声。
周太监见他叹气,知道李景孝明白了,这里面的龌龊。
随后暗道难怪古人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这位伯爷从小在真武观长大,其实还是好事。
否则,勋贵家15岁的子嗣,哪有这位伯爷聪明?
心里的一些小心思,也就放下了。
免得算计不成,反而得罪了他。
还不如坦诚点,将来自己万一有事求他,有一份交情在,也容易些。
甚至说不定哪天还得他,救自己一命。
所以周太监继续说道,“伯爷天生聪慧,一点就通。
有的人确实不愿意您那位族叔的病好起来,更不愿意小伯爷您认主归宗。
只是没想到您救了荣国府二房嫡长子,有这份恩情在,宁荣两府,必然会护着您。
这才没继续找您的麻烦。
但您那位族叔可就有难了。
不仅病的更重,还借口他需要静养,掐断兴安伯接触外界的消息。
此时的兴安伯,说不定正眼巴巴的盼着您上门。
一则期盼着您真能治好他的病,二来嘛,万一不行,也想求您照顾好他那三个女儿。”
李景孝一听周太监没提自己那位‘婶婶’,不由冷笑一声。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却各自飞。
甚至盼着你死的,还是枕边人。
强忍着心里的火气,笑着问道,“公公还请告知,这事都有谁参与了。
否则今后我若是住进伯爵府,就该睡不着觉了。”
自己住进伯爵府的话,或许不怕,但将来娶了媳妇进门,有了子嗣后,鬼知道媳妇和孩子,会不会被人给害了。
说实在的,李景孝听到这些秘闻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把伯爵府里里外外全清理一遍。
甚至把所有仆役,全赶去下面的田庄,又或者全赶走和卖掉。
但转念一想,自己要是拿不到那便宜婶婶的罪行,就不能把她赶走。
而赶不走,又不能留在身边,左思右想下,李景孝打算先不动。
慢慢找证据。
而他自己,则打定主意住进皇帝借林如海的手,送给自己的那套大宅子里。
顺带着,还告诉皇帝,自己更喜欢他赏赐的宅子。
而且把伯爵府让给婶婶和三个堂妹住。
既得了名声,头上还不用被个堂婶,用辈分来压自己。
至于伯爵府的房产、田产、店铺什么的钱财,那自然是握在自己手里。
宁荣两府那么大,被人上下瞒报之后,北边的十几个田庄,每年的收成,居然才两三千两的银子。
当然,那是将来宁荣两府,越发的衰弱时,下面的管事才敢这么做。
而兴安伯和宁荣两府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伯府每年的田产和其他收入加起来,或许也就三五千两银子。
这钱在这年代可不少,但想维持一个伯爵府的牌面,最后能剩下的钱,应该不多。
甚至亏空都有可能。
周太监等的就是李景孝这话,忙说道,“除了江州李家几房的子侄外,京城这边有您二婶娘家兄弟,和伯爵府大管家。”
李景孝听完就点点头,这些人应该就是最不希望自己袭爵的人。
“那我那二婶、还有3个妹子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