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莫贵于人心。如今人心在朕,必能势如破竹!你们都瞧瞧,这是什么~”大可汗乐呵呵地命人抬来一筐书信。
众人一瞅,竟然都是吴周官员写的降书,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喏~这是伪周湖广按察使郎廷栋写的,他是郎廷佐的从弟。郎廷佐归顺后,朕命其修书招降郎廷栋,今日终于取得实效”,苏勒坦得意地翻开书信附页,“你们瞧,这是郎廷栋画的湖广吴军布防图,吴军虚实尽在掌握,此仗如何能不胜?”
“大汗圣明!”“天佑大卫!”“奴才恭贺大汗一举灭吴”群臣闻言纷纷道贺。
“不是朕圣明,是人心变矣!”苏勒坦摆了摆手,“前些日子朕与吴三桂各有胜负,形势不明,很多人都在观望。如今我军连战连胜、攻占数省之地,已占明显优势,原先观望的人都选择投奔朕。表明什么?人心已变,在卫不在周!”
见众人听得认真,大可汗又笑着捡出两封信来,“卿等请看,可不光有文官送军情,还有巡抚和总兵带着军队投奔。这两封是偏沅巡抚周召南、沅州总兵崔世禄的。他俩已答应只要朕的大军一至,立即带着一万五千兵马举辰州一府归顺”。
“难怪陛下如此自信,原来早已胸有死竹!”刘好古钦佩地提出建议,“陛下可令周召南、崔世禄立即易帜,以乱吴军军心”。
“刘师傅和朕想到一起去了”,大可汗一笑,“朕已命周、崔二人立即举义,并率本部夺取宝庆府,威胁长沙侧翼”。
“周、崔二人只有万余兵马,奴才觉得他俩未必敢虎口拔牙”,兵部尚书哈喇瑚里提出异议。
“无妨!汉人有句话,‘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再说’。此二人若有这胆量当然好,若无,朕自带兵马杀过去便是。人心在朕,又何惧之?哈哈哈~”说完,大可汗哈哈大笑。
“哈哈哈~”众人皆跟随大笑,必胜的信念不知不觉弥漫于整个军中。
“臣以为陛下攻克长沙易,想一举灭吴却难!”忽有大胆狂徒给兴高采烈的君臣浇了盆凉水。
苏勒坦循声望去,见是户部尚书胡琏器,不由得眉头紧皱,不悦地问:“胡卿何出此言?”
“吴三桂,老狐狸也!您能看得出形势变化,他又如何看不出?既然长沙已不可守,老狐狸又如何肯坐以待毙?”胡琏器可不管大可汗高不高兴,自顾自地解释。
正跨坐于神驹追风之上睥睨天下的莲大可汗闻言猛然一震,“你是说吴三桂想跑?”
“正是。臣以为吴三桂得知我军攻克南昌的消息后必定会率军返回云南,企图依靠云贵险要的地形阻挡我军”,胡琏器自信地分析。
“纵然吴三桂想逃,二十多万吴军想撤退岂是易事?粮草辎重又如何保障?”大可汗想了想说道。
“既然是老狐狸,又岂会不提前布置?若臣所料不差,吴三桂必定早已在回云南的沿途关隘屯积有供大军所用的物资”。
“哎呀!”苏勒坦猛地一拍大腿,“传朕的军令,人不卸甲、马不离鞍,昼夜兼程赶往长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