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走到了这一步,那么阿蒙宙斯的事也不能往下拖了。
因为双方的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就在于震旦的飞升之路已经确定了。如果罗马再不自己体面一下,那么就会有人来帮他们体面——于是,就和前现代的几乎所有改革一样: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布局几十、几百年之后的事,而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
就比如楚国在后来七雄中最先开始县制改革——实际上在春秋时就开始了。这并不是因为楚国人开了天眼,知道这就是最终答案,而是因为楚国的“封建制”实在是太发达了。楚国利用封君-封臣的体系,几乎在内部自己创造了一个小天下,而封臣与封君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这个问题在西周自身那里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在楚国是要命的问题。一者,楚王并不是天子,其权威并不像天子那么神圣,这让统治的难度增加了。第二,这是个根本问题:周朝并没有成体系的对外压力,而楚国有。楚国周围还有其他诸侯虎视眈眈,这就必然产生了要强大边防的需求。
这些边境之地本来与楚都的联系就很弱,往往还都是新近征服的地方。如果让其中产生了强大的封建主,比如“边境封臣”之类东西,就会对楚国的王权构成巨大的威胁,甚至有可能在敌军到来时反戈一击。
所以在春秋时的楚国,虽然押中了最后一道大题,但楚国的解题思路是把“县”当做边防重镇,一个被流官所统治的军团,一支拥有土地的军队。
这个倒也不能算不得分——历史本来也没有打分。但楚国,也确实不是因为置县先进才置县,而是不置县就要死了才置县。
古往今来,少有人能够看到两步、三步之后的事。能够走对眼下的这一步,就已经是治世之能臣了。如果提前走两三步,那就是谁也看不懂的“仙人”。这种仙人一般出现在军事上,因为政治需要说服其他人,超越时代的疯言疯语可没有办法说服其他人。而军事上,只要能够打赢就可以,没人要求主帅一定要说服其他所有人才能动手。所以古来的打神仙仗的兵仙有不少,韩信和李靖之类的都算,他们打仗的时候别人都完全看不懂。别的地方的仙人,那些具有未卜先知之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罗马并不在未卜先知之列。或者说,真正看多了一步的人,都会被当作是疯子。只有正好看到了当前这一步如何解题的人,才会被看作是正确答案。
“啧啧啧。”商洛有些感慨,“其实从长远角度来说,自动机的路线才是正确的啊.那确实可以把罗马带上星辰大海。”
【是,但这事情已经发生了。因为该死的人这一代就要死,没有办法等到两代人、三代人之后。反正,这对大明来说是也不是坏事,是吧?】
“已经不只是‘不是坏事’了。这在我这边看来,是好事。这绝对是好事。”商洛如实回答,“我们当前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弥合分歧是吧。我不想看到人类在地球上为了争夺统治权而大打出手,这毫无意义。如果罗马真的有个‘疯子’选择了两三步之后的路,在我们看来就是不识时务了。诚然,这个人对罗马来说确实是伟人,我也很尊敬这种人。但我不会因为尊敬他就把未来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