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想借假遗诏和假灵柩,制造'太祖显灵废建文'的假象?“朱瞻膳逼近,“首座在哪?“
绣娘忽然冷笑,咬破舌尖:“你以为能阻止天命?星槎洲的火种早已种下,就算没有我们,还有...“她的目光落在朱瞻膳腰间的山河珏上,忽然露出诡异的笑容,“原来你就是...珏中人...“
话音未落,她已气绝身亡。朱瞻膳捡起她掉落的帕子,发现上面绣着的不是梅花,而是并蒂莲,花心处用金线绣着“十六“二字——正是他的年龄。他心中一惊,忽然想起春桃曾说过,梅花卫首座能预知天命,莫非这“十六“指的是...
亥时正刻,皇宫御花园。
朱允炆独自站在太液池边,望着池中倒映的乌云。自春桃中毒后,他已命人封锁全城,但纪纲的暗桩卫却迟迟未找到梅花坞的踪迹,反而不断有大臣上奏,说民间流传“建文将亡,永乐当立“的童谣。
“陛下,该喝药了。“王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中捧着药碗,碗底沉着几片梅花瓣。
朱允炆盯着梅花瓣,忽然想起朱瞻膳在梅花坞发现的假灵柩。他接过药碗,却在触碰到碗沿时,发现上面刻着细小的燕纹——与朱棣的私兵腰牌一致。刹那间,无数线索在他脑中串联:奉先殿暗格的钥匙、青铜匣的燕纹、纪纲的暗桩卫...原来真正的首座,竟是最不可能的人。
“王忠,你跟了朕多少年了?“朱允炆忽然开口。
“回陛下,整整十六年。“
“十六年...“朱允炆轻笑,“巧了,忠勇伯今年也是十六岁。你说,这是不是天命?“
王忠的手抖了一下,药汁溅出滴在石板上,竟冒出青烟——果然有毒。朱允炆猛地推开他,腰间的并蒂莲佩掉落在地,玉佩裂成两半,露出里面藏着的微型弩机,弩箭上刻着“永乐“二字。
“原来如此。“朱允炆盯着玉佩,“太祖爷早就知道,后世会有内臣谋反,所以在玉佩中设了双重机关。遇毒则显的是'永乐',而真正的避毒密钥...“他捡起半块玉佩,对着月光,看见里面刻着的“建文“二字正在发光。
王忠见阴谋败露,抽出袖中短刀刺来。朱允炆侧身躲过,却被对方甩出的梅花镖划破脸颊。千钧一发之际,朱瞻膳的玄铁剑破空而至,刺穿了王忠的肩膀。
“陛下!“朱瞻膳扶住朱允炆,看见他脸上的毒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快用玉佩!“
“来不及了...“朱允炆苦笑,“王忠是梅花卫首座,他的血...能解百毒,但朕...“
“臣来!“朱瞻膳拔出剑,割破王忠的手腕,将血滴在朱允炆的伤口上。奇迹般地,毒斑迅速消退,只留下道淡红色的疤痕,形如新月。
王忠惊恐地看着这一切:“你...你怎么知道我是首座?“
“因为只有你能接近奉先殿,只有你知道暗格机关,也只有你...“朱瞻膳举起从梅花坞带回的绣帕,“能看懂这'十六'的含义——你加入梅花卫十六年,而我,今年正好十六岁,是太祖爷钦点的'珏中人'。“
他转向朱允炆,将山河珏放在对方掌心:“陛下可知,为何这枚珏会与浑天仪产生共鸣?因为它是开启太祖爷秘密宝库的钥匙,而宝库中藏着的,正是能让大明永固的真正'天命'。“
子时初刻,奉先殿密道。
朱允炆握着山河珏,按照《瀛海图志》的指示转动浑天仪。当珏身的并蒂莲与仪上的北斗七星对齐时,石墙轰然打开,露出一间堆满金册的密室,每本金册上都刻着“民心“二字。
“这是...“方孝孺震惊。
“太祖爷的真正遗训。“朱允炆抚摸着金册,“他早就明白,江山稳固不在于权谋历法,而在于民心所向。梅花卫篡改'永乐'年号,却不知真正的'永乐',是让百姓永远安乐。“
他转身看向朱瞻膳,眼中泛起泪光:“忠勇伯,朕命你为钦差大臣,即日起携带金册巡视天下,昭告百姓:凡举报'永乐'余党者,赏良田百亩;凡上缴伪造钱币者,既往不咎。记住,我们要赢的不是战争,而是民心。“
朱瞻膳叩首领命,抬头时看见密室顶部刻着“日月重光“四个大字,与星槎洲之战时的朝阳遥相呼应。他忽然明白,太祖爷早已预见了一切,所谓的“永乐之乱“,不过是试金石,试的是朱家子孙能否守住“民心为基“的根本。
丑时三刻,秦淮河上。
春桃倚在船头,望着朱瞻膳手中的金册,伤口已敷上了王忠的血,疼痛渐消:“小王爷,你说陛下为何要留着纪纲?他毕竟是燕王的人...“
“因为纪纲虽为燕藩效力,却始终忠于大明。“朱瞻膳望向皇宫方向,那里正燃起冲天火光——是纪纲在烧毁最后一批“永乐通宝“。“况且,“他轻笑,“陛下需要有人制衡方孝孺,就像需要燕王制衡藩王一样。“
春桃点头,忽然指着水面:“看,桃花瓣都散了。“
河面上的桃花随波而去,露出底下暗藏的“建文万年“字样——不知何时,朱允炆已命人在河底铺了刻字的石板,每逢暴雨,便能让百姓看见正统的昭示。
寅时正刻,东方既白。
朱瞻膳站在聚宝门前,看着百姓们捧着假币前来兑换粮食,孩童们在街头传唱新的童谣:“建文治,民心齐,山河固,日月明。“春桃递来块烧饼,他咬下时,发现里面夹着张纸条,上面是朱允炆的字迹:“七月初七,朕将在午门举行'日月重光'祭典,望卿速归。“
他望着远方的朝霞,想起太祖爷的金册上刻着的最后一句话:“凡日月所照,皆需以心护之。“此刻的阳光,正照亮每一个因“永乐“之乱而惶恐的角落,也照亮了大明的未来——一个不再依赖年号迷信,而是真正以民为本的未来。
春桃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袖:“小王爷,该出发了。你说,等我们回来时,金陵会变成什么样?“
“会变成...“朱瞻膳望着渐渐苏醒的城市,嘴角扬起微笑,“太祖爷心中的模样。“
晨风吹过城门,将“山河固乱“的匾额残余彻底吹落,露出后面早已刻好的“天下归心“。朱瞻膳握紧手中的金册,带着玄甲卫踏上征途,身后是重新焕发生机的金陵城,前方是万里山河,等着他去守护,去证明:真正的天命所归,从来不是某个年号,而是千万百姓眼中的光。
(第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