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道:“第一个问题,当然是晋代宁三藩对此事如何想,是否会强烈不满?若朝廷因此让晋代宁三藩离心离德,是否值得?”
朱雄英道,“朝廷早在皇爷爷在位确立海外建藩制度时,便定下规矩,诸蕃立国前二十年,除非皇帝特许,否则领土不得超过方圆五百里。”
“此外,晋代宁三藩准备攻打英格兰前,也曾就此事询问过朝廷,朕跟他们说好了,三藩可以攻打英格兰,却不可取之为国土。”
“当然,将来朝廷拿到英伦三岛后,也会给与三藩一定好处。譬如,三藩在攻打英伦三岛时缴获的财宝,便算是第一桩好处。”
“待将来,三藩还可以各在英伦三岛获得一个港口,可低价租借百年,这则是另一个好处。”
“除此外,将来朝廷分封新的藩王到英伦三岛,也会在后面对三藩进行一定补偿,或者帮助他们作战。”
听此,刘宽才知道朱雄英对英伦三岛是早有图谋,并非临时起意。
他道,“既然陛下与晋宁代三藩早就此事商量过,那自是没问题了。不过接下来还有第二个问题:陛下准备分封哪两位藩王到英伦三岛?他们若不愿,朝廷总不能强行指定吧?毕竟此例之前未有的。”
朱雄英笑了笑,道,“老师放心,人选肯定是有的——其一是二十皇叔韩王,已经和允炆一般,积攒够了军功,将要选择封地了。”
“我跟他谈过,他愿意去英伦三岛建藩。再次便是二十一皇叔沈王了,他虽然军功还差些,但同样同意到英伦三岛建藩。”
“届时,我准备在如今的苏格兰地区划出一部分作为新的海外都司,而两位皇叔则分别在原来英格兰、爱尔兰大概的领土上建立藩国。”
以如今的形势看,如果藩王在英伦三岛建立藩国,将来很难向外扩张。
因为他们的扩张方向除了欧洲大陆,便只有非洲、美洲了。
再加上二十年之期的限制,等将来他们向欧洲、非洲、美洲扩张时,只怕想找到合适的海外领地颇难。
但既然韩王、沈王都被朱雄英说服了,刘宽自然不会多事,当即道:“韩王、沈王两位殿下若愿意到英伦三岛建藩自是好事。”
这时,朱雄英又感慨道:“其实目前咱大明藩国在海外军事实力颇为强横,战事不说无往不利吧,但胜率也很高。”
“唯有在欧洲的教化方面,还是差点意思——欧洲诸国之人语言到底与我们有太大差异,又受以计都教为核心的文化思想影响上千年,想要归化着实不易啊。”
“也亏得欧洲夷人趋利慕强,倒是让汉话在欧洲诸蕃推广得不错。”
刘宽听了笑道,“咱们汉话本就是比欧洲诸国语言先进、高明得多的一种语言。”
朱雄英一听来了兴趣,问:“哦,老师可否举例说明一下?”
刘宽道:“咱们汉语属于象形文字,也即是表意文字,而当今西方诸国的文字,如英语,则属于表音文字。”
“西方诸国的表音文字大多都是由拉丁字母演化而来的,以英语为例,在后世有二十六个字母,然后用这26个字母组成所有单词,再由单词组成句子,看起来似乎很方便。”
朱雄英听得下意识点头,觉得确实挺方便的。
刘宽却话语一转,道:“但是,这就意味着,当世界迅速发展,不断有新鲜事物出现时,英文就必须通过创建新的单词来表达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