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安露出无奈之色,“大姐在女子学院,我如何知晓?”
朱蕙兰正想说什么,忽然有一名穿着仿学生服的婢女进来,颇为慌张地道:“夫人,不好了,大小姐被巡警带去县衙了!”
“什么?”朱蕙兰、苏采薇听了都很惊讶,但两人倒没有慌乱。
朱蕙兰随即问:“究竟出了何事?”
这婢女是一直乔装跟随、保护刘若雪的两名婢女之一,闻言当即将刘若雪在街上碰到的事说了出来。
待她说完,恰好刘宽也下职回到了府中,并且还带回一位“贵客”——老朱,朱元璋。
朱蕙兰当即让婢女将刘若雪的遭遇又讲了一遍。
听完,老朱就冷笑道:“听这丫头所说,若雪碰到的那二人多半水碰瓷的,只要江宁县衙里审判此案的官员不糊涂,就不会有事。”
刘宽也道,“后世确实有不少用这种方法碰瓷的,没想到此时也有。”
朱元璋道,“何止是此时有,元末便有,咱不知见过多少次了——当然,咱那时只是个穷和尚,从未被这类碰瓷的看上过。”
刘宽又疑惑道:“大明如今律法仍算严厉,京师又是天子脚下,竟还有这等骗子——难道不怕伎俩被官府识破,绳之以法?”
朱元璋道,“此类案件可不好破——那瓷器,他说是祖传的汝瓷。即便东西是假的,他说自己被先人骗了,官府又能奈何他?至多关押两日,教训一番罢了。”
刘宽一想,还真是如此。
他随即道,“不过,这种人如果反复用这种伎俩骗人,再被官府抓到,应该能治罪的吧?”
朱元璋:“那是当然——但咱估计这种人短时间内不会在一地反复作案。”
两人交谈间,朱蕙兰则去命厨房多准备些饭菜——倒也没按招待真正贵客的规格来,因为这几年,朱元璋时不时就打着看望女儿、外孙、外孙女的名义来刘府蹭饭,实则找刘宽聊天。
次数多了,朱蕙兰也就像接待普通客人那般对待了。
刘宽跟朱元璋闲聊没多大会儿,刘若雪竟然就回来了。
刘宽还是颇为关心女儿的,当即问:“没什么事吧?江宁县衙如何判的?”
刘若雪先摇摇头表示自己没事,随即又愤愤道:“那二人所谓祖传汝瓷都被辨认出是假的了,甚至都不是汝瓷,可县衙刑房竟然只是拘留他们两日。”
这话说完,刘若雪才看到坐在里面的朱元璋,当即眼睛一亮,跑过去摇着朱元璋的胳膊道:“外公,这事您可要管管——那俩骗子也太恶心人了,不知骗过多少人哩。”
“别晃了,再晃可就把外公晃晕了。”朱元璋笑着道,“你说的两人,县衙现在确实治不了他们,但咱会派一个锦衣卫盯着他们,保证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刘若雪开心道:“真的?”
“咱还能骗你一个小姑娘不成?”
随后,刘宽、老朱又问刘若雪此事的详细过程,问完都赞赏起来,觉得刘若雪应对得很不错。别的不说,至少保护了弱势同学没吃亏。
午饭后,刘若雪、刘平安等孩子都离开了。
苏采薇也去处理府中事务。
仅剩刘宽、朱蕙兰陪着朱元璋。
“如今看来,你没将孩子放大本堂上学,而是送去普通学校,到了大学更是让他们隐瞒身份,倒是一种很不错的培养方法。”
“别的不说,至少孩子能结交到不同阶层的朋友,真正了解到不同人群的情况。”
“你说,这皇室子弟,甚至是文垚(朱雄英嫡长子),是不是也可以送去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