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到那时,你会发现,大自然的水资源禀赋不曾改变,频繁的极端天气依然不断带来新的挑战,但在中国大地上,却能江河安澜!”
看完视频的最后一小节,老朱等人却一时难以回过神来,实在是让方才视频中所讲的一系列数据给震住了。
后世水利工程中的河流、湖泊也就算了,竟然有近十万座水库、大坝,即便这些年大明的水利工程修建也一直没停,却仍不能与之相比。
至于什么遥感卫星、水文观测站、监测点等,就更不必说了,大明连甚至连相关概念都没有。
与水利相关的一系列学科同样没有。
这难免让老朱、朱标产生一些失落感,倒是朱雄英,因为年轻,反倒更有动力追赶后世之科技了。
回过神后,朱元璋率先开口道,“每次了解后世之事,都觉得受益颇多——便如这水利,之前虽有了解,却不知里面竟有如此多的讲究。”
“别的不说,水利相关的学问便有那么多门。刘宽,这些事你为何不早些告知呢?”
刘宽露出冤枉的神色,解释道:“太上陛下,臣之前也对水利方面了解极少,连皮毛都说不上,也是通过这个视频才知道这些的。”
朱元璋其实只是随口那么一说,并没有真怪刘宽的意思。
他接着话语一转,问:“那咱大明大学如今应该有专修水利的学科吧?”
刘宽道,“这当然是有的。”
“有便好。”朱元璋点点头,随即话题一转,“我记得后世黄河在满清时期再次改道,借大清河入海。既如此,咱大明能否提前让黄河改道,并由彻底解决江北的水患及盐碱地?”
刘宽道,“按理讲是可以的,但到底是否可行,又该如何去做,最好还是询问懂水利的专业人士。”
朱元璋看向朱标,道:“标儿,今年开衙后将此事提上议程,如何?”
“儿臣亦有此意。”朱标点头。
黄河自夺淮入海后,黄淮下游便水患频发,并且因此将一大片土地都变成了盐碱地。
虽然大明过去这些年通过一系列水利工程进行改善,但效果并不明显。
朱元璋自知道后世黄河再次改道从北边大清河入海的事情后,就一直在思量着人为让黄河提前改道的事。
此番观后世宏大的水利工程,再加上如今大明国力强盛、钱粮充足,自然希望实施此项工程,看能否大幅减少黄淮地区的水患。
在老朱和刘宽几人议论水利之事时,其他人并没有说什么。
毕竟对其他人而言,这个后世中国治水的视频虽然好看,也有不少震撼人的画面,但内容属实没什么好议论的。
像汤和、蓝玉,也只是暗暗好奇,刘宽来大明前所在的后世中国朝廷是哪一朝,国号为何,竟能做出如此多宏大工程来,似乎还没有引起百姓怨言,倒也奇怪得很。
须知,元末之所以百姓起义频发,朝廷腐朽、吏治腐败、天灾多发是一方面,但元廷征召百姓大修黄河以致劳民伤财、民怨沸腾也是一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