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天,李承乾接到工部的奏疏,亲自选定了人选,随后就去了一趟工部。
虽然他不认为,现在有哪个大臣敢在朝堂上跟他阳奉阴违。
可水泥的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
必须得尽快研究出来,最好明年就能够真正的大规模生产。
只要能够做到这点,那大唐的发展就会提速。
想致富先修路,并不是一句空话。
路修好了之后,原本十天的路程缩短了五天,甚至缩短到更少。
对整个国家各方面带来个提速,绝对是飞一般的。
李承乾让工部在将作监这边,单独划定了一个区域,再让他们把原材料弄来之后,就开始让工匠学习实验,进行小规模的生产并彻底搞清楚程序。
这一片区域,他全部用自己的兵围了起来。
这些工匠,每人只得到一部分水泥技术,全部隔离,就像流水线一样,自己管自己那一份分工。
前面的不知道后面的,后面的也不知道前面的。
虽然水泥终究要下放出去,可在目前这个时候,确实有保密的必要。
一旦技术传播出去,被某些有心人利用到了城墙上,那可就有得玩了。
夯土城墙比常规硬度的水泥城墙,硬度实际上差不到哪里去,持久力更是比水泥还好。
只要不遭遇战争破坏,甚至可以屹立几百年。
但是两者的成本,那可就差远了。
不说别的,夯土需要用到糯米,而且用量还极大。
在目前这样的时代,有多少粮食会被浪费,是可想而知的。
即便在后世刚刚拥有杂交水稻那会儿,糯米的亩产量也不过就是四百斤到六百斤而已。
现在这个时代,甚至都不足两百斤。
完成了这件大事的布局之后,李承乾就彻底轻松了下来。
由于是临近冬季又没到冬季,该收割的作物已经收割了,但又没有到特别寒冷的时候,正好属于一个空窗期。
这个时候除非发生地震,否则朝堂没什么大事。
之前收拾了那么多人,目前朝堂还是挺平静的,属于按部就班的运转状态。
李承乾算是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跟苏婉增进一下感情。
苏婉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名声。
就连他造反之后会是个什么结局,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既然没有明确的记载,其实也可以说,最起码都是泯然众人了。
不至于被杀,但估计也不好过。
倒是他的两个儿子,还是有明确记载的,还活得好好的,甚至在李治时期都当官了,只是无法进入朝廷核心罢了。
这也证明,李治不是个绝情的人。
只要不威胁到他的位置,一切都好说。
今天,李承乾戴上了假发,也就是义鬓,跟苏婉一起,来到了长安的外城。
他那一头短发,实在是太过显眼了。
一不小心就会被认出来,要么会以为他受了刑罚,反正就是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