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此界倒也奇妙,该当师之学之。”东皇观遍此界诸天后,便传音给天帝。
“武道之法还是彼岸境界?”天帝问道。
“此等法门我亦演化过,万变不离其宗,可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彼岸境界虽有妙处,但也不过尔尔,也就道果奇怪,可以摘选,学习之,但我并不是说道果。”东皇指着这方宇宙评点一番。
天帝虽不觉东皇所言正确,但也未见驳斥。
“我以为此界菁华在于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譬如着青帝,既有佛门药师王佛,也有道门太乙救苦天尊,也有天庭青帝,还有纯阳子这般身份,化身斩出许多,与各方势力尽有纠葛。”
“这之中尤以佛门最是精通个中妙处,一个佛陀菩萨便有法身,化身,报身,应身,诸般说法,这般一来,既对修行有益,且能在大灾大难面前保存自身,实在神奇。”
东皇将自己的想法一顿吐露,天帝却听得双眼微眯,只觉自己着兄弟观看事物的角度着实奇葩。
本以为祂想学法,没曾想祂看到了许多大神都没看到的一面,就是祂也将之疏漏了。
只不过祂回望洪荒,却又见到如今的洪荒之中似有相似之事,譬如那幽冥黄泉中就有许多各方势力的大能大神通者留下分身。
但是分身与本尊密切相关,本尊若遇害,分身能逃过一劫?断无可能。
斩草要除根,既然要下杀手,自然不可能留下任何余孽,更遑论分身。
天帝与兄弟从无防备,也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不搞那么多虚头巴脑,所以就将心中想法和盘托出,且将洪荒当下局势给祂掰扯清楚。
但东皇对此却不以为意:“兄长,重要的不是此法,而在于诸势力之间的交融。”
天帝经营天庭多年,怎会不清楚这些。
可祂更清楚一件事:“吾弟,洪荒,乃至整个混沌的主角终究只有我们与巫族,大势仅有我等能占据,若其他势力以此参杂而入,势必破坏原本平衡,进而害得我等进退失据,何以称霸天地,就好似前番,我等重心暂退洪荒,便失先机,使巫族占尽主动,我等步步失意。”
东皇闻天帝主角之说,却也没处辩驳,但心中仍有不服。
可如今事态也确实如此,祂们若是退了,巫族和其他势力必然进步,步步蚕食后,妖族恐怕就剩下一个山海界,甚至山海界也要被夺取。
毕竟若是有哪个势力将人族洛祖找来,以大义强迫妖族让出山海界,祂们该如何?
若是再以此搬来圣人,祂们又该如何?
“为今之计,依旧在于圣人之位,吾弟万万不可轻视。”天帝郑重强调道。
东皇也郑重点点头。
“弟知矣。”
可是圣位何其难证。
若不是证不得圣位,东皇能退而求其次,开辟创造一个混元准圣之境来。
但在毕竟越行越远,祂便越明白,圣位并非简单修行就能证得,个中因由必不简单。
昔年,不知何处有传言,鸿钧道祖手中有所为的圣位,而三清诸位就是受道祖所托,拜祂为师,遂得圣位。
起初大神通者们皆不以为意,可后来便是女娲娘娘,三清,接引准提,纷纷证就圣人,且还是在短短百万年内功成,而非隔亿年,百亿年。
虽说当年大罗无极之境开辟出来后,也是如雨后春笋,洪荒之中的大罗无极一个个冒出。
可六位圣人证道之后,却不见再有圣人证道。
反而在东皇开辟准圣境界后,准圣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一个接一个,巫族诞生的准圣都比祂们妖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