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之下,林氏就显得远不如苗氏可爱了。
苗氏拉住路人打听清楚后,转身去找朱大娘。
两人不识字,所以苗氏问路的方法是,询问这条街上有什么店铺或明显标志。
手挽着手走在街道上,左顾右盼,生怕走错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走了半个时辰,终于在一条小巷子里的榕树下找到了那个摊位——代笔写信之人。
那代笔者是个年轻的书生,看起来挺年轻的,这让朱大娘颇感意外,因为通常从事这项活计的都是头发花白的老者。
“小伙子,这里可是帮忙写信的地方?”朱大娘走上前,轻声问道。
书生正在读书,听到朱大娘的声音,立即抬头招呼道:“正是,老太太有何需要?”
“是这样的,你能帮我写封信吗?”朱大娘犹豫片刻,才开口。
书生愣了一下,笑道:“当然可以,我就是做这生意的。”
“那就成了,我这位姐姐要给煦陵府送信,你何时能送到?”苗氏见朱大娘动作迟缓,忍不住插嘴道。
书生见苗氏语气急切,便回答道:“如果有急事,我现在写了就交给信使,快马加鞭的话大约四天左右。”
朱大娘一听,觉得这时间有点长,转头问苗氏:“你说这四天内,我们不会离开此地吧?再说金澜收到信赶来,恐怕来不及。”
“你担心什么呢,先给她写信,你家姑爷要是个细心的,自然能找到办法。你看她也是个小官,应该有办法。”苗氏见朱大娘犹豫,着急地说,“再不快些,我们越走越远,以后再追怕是追不上了。”
朱大娘也知道苗氏说得有道理,想了想,便对书生说:“那好吧,写吧。”
“好的,老太太。”书生合上书,取出纸墨笔,提笔看着朱大娘,问道:“不知老太太要写些什么内容?”
朱大娘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书生写了一张又一页,才算完成。
拿着厚厚的一叠信纸,书生有些哭笑不得:“老太太,这信件太长了。”
“啊?不能寄吗?”朱大娘闻言立刻紧张地问道。
书生笑了笑,解释道:“能寄,只是听老太太所言,除了一件大事外,其余都是小事,不如将大事单独写一张。”
“都听你的,都听你的,我这老婆子不懂这些,你说行就行。”朱大娘点点头,觉得这话有理,于是准备从荷包里掏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