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给姥姥写的,还有姥爷。”田浩拿了写好的纸张,放在了一个托盘里,叫人送进雅间去:“给老太太看,若是老太太觉得不错,可裱起来,挂在这茶楼的一楼堂上。”
“我看今天就老太太的收获最多了,七彩走马灯,牡丹花灯,还有长生给写的诗词!”二舅父还挺羡慕:“长生还猜了那么多的灯谜。”
他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外甥了,的确是一肚子的墨水啊!
结果老太太又派了张林家的出来:“老太太很喜欢那首词,让再作一首诗来。”
“对,作一首诗来。”舅父和表哥们都眼巴巴的看着他呢。
田浩想了想,便下笔写了一首《出关》。
这是一首徐兰所做的诗,很合适老丁家的人。
凭山俯海古边城,斾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不必再回头。
他改动了一下,写出来的诗,有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好诗!”这下子,连不怎么通文墨的大舅父都看出来好了。
何况其他人,大家纷纷叫好,觉得这才是他们定国公府外甥该有的风采。
倒是老太太,在屋里看了这首诗,半晌才评判道:“写的虽然好,却有些不顾一切了,再写一个好一些的来,这上元佳节呢!”
然后张林家的又出来了,要他再来一首好诗,不要这么酷烈的内容。
田浩想了想,提笔写了一首出来。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此家滴粉好,西风茶楼尝元宵。”
刚才吃的汤圆子,馅儿就是桂花核桃馅儿的,香甜又好吃,田浩干脆就改动了一下,将这首诗,用在了这里。
“虽然平平无奇,却让人不禁想来一尝元宵的味道。”三舅父指着田浩孝道:“你小子是给西风茶楼扬名了啊!”
“叫什么名儿?”二舅父也摸着胡子觉得不错。
“尝元宵。”田浩笑着道:“那汤圆子的确不错。”
主要是个头大,用料好,味道足。
不等张林家的将此诗送去给老太太过目,掌柜的先一蹦三尺高:“这个好,这个好!以后咱们这儿茶楼,常年备着汤圆子,就桂花核桃馅儿的,就一种!”
“先送去给老太太看看。”三舅父拿了纸张递给了张林家的:“老太太这西风茶楼,可是要扬名了哦。”
“是,是,这就给老太太过目。”张林家的欢乐的拿着这首诗去了雅间里头。
不一会儿,老太太亲自出来了:“这个不错,那汤圆子味道也好,以后这茶楼就常备这么一个热汤点,不拘是什么时候,想吃都有的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