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重启传奉官之制(2 / 2)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遵从旨意,尽力弥补“失察”之过,以期在后续的清算中,能稍稍挽回一点颜面。

然而,朱由校并未宣布散朝。他端坐御座之上,目光深邃,仿佛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短暂的沉寂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山西巨蠹,盘踞数十年,侵蚀国本,荼毒黎庶。其罪滔天,固当严惩。然,此案亦暴露出我朝选官、任官、察官之制,存有积弊!”

此言一出,刚刚松弛些许的神经瞬间再次绷紧!众臣心中警铃大作,皇帝这是要借题发挥,直指根本了。

朱由校目光扫过吏部尚书和几位堂官,语气转冷:“吏部选官,本当为国举贤。然山西巡抚吴仁度、巡按御史、乃至诸多府州县官,或贪墨,或庸碌,或与奸商沆瀣一气,竟能稳坐高位多年。

都察院风宪之司,监察百官,却对此等蠹虫视若无睹!此非制度之弊乎?非用人失察乎?”

被点名的吏部堂官和都察院官员脸色瞬间一变,却不敢辩驳。毕竟山西案就是铁证,此时任何辩解都苍白无力。

朱由校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为涤荡官场积弊,广纳贤才,以应时艰,朕意已决——重启‘传奉官’之制!”

“轰——!”

仿佛一道惊雷在殿中炸响!所有文臣,包括首辅方从哲在内,无不骇然变色!

“传奉官”!

这三个字如同魔咒,瞬间勾起了文官集团最深的恐惧和厌恶。这是宪宗皇帝为了对付他们专门设立的,可以绕过吏部铨选和内阁票拟,直接由中旨任命官员。

它破坏了“廷推”、“部选”的祖制,给了宦官、幸臣、甚至市井之徒躐等进身的机会,一直被视为败坏吏治、紊乱朝纲的祸源。自嘉靖以降,此制已被视为禁忌,几近废除!

“陛下!万万不可!”吏部左侍郎顾秉谦再也按捺不住,出列跪倒,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传奉官’之制,乃一大弊政,坏祖宗成法,开幸进之门,易使宵小得志,贤良退避!长此以往,吏治崩坏,国将不国,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议!”

“陛下三思啊!”

“祖宗之法不可轻废!”

数名官员紧随顾秉谦之后,纷纷跪倒,悲愤的劝谏声此起彼伏,在殿中回荡。这已非寻常政见之争,而是触及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核心利益!

十年寒窗,皓首穷经,方得金榜题名,宦海浮沉,方至今日之位。凭什么那些仅凭帝王一己好恶、甚至可能是宦官引荐的“幸进之徒”,就能与他们这些“正途”出身的官员平起平坐,甚至分庭抗礼?

最新小说: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大周第一婿 明末隐龙 带物资系统穿成极品亲闺女 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偷偷告诉你,我是大汉皇太孙 两京十五日 有情有义逍遥七皇子 饥荒年成军户,开局领异瞳姐妹花 顶替我高考状元?我扛匾跪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