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政停留苏州,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他是王体乾的继承者,还有传言说他要接任东厂提督之位。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魏忠贤——
当年魏忠贤就是在东厂提督的位子上,给苏州留下一段恐怖记忆。
苏州士绅很快认识到,这是当今皇帝无声的威胁:
如果他们再顽抗下去,就别怪皇帝放出另一个魏忠贤。
尤其是让苏州士绅惊恐的,是现在的苏州人心根本不齐。他们就是想发动民众驱逐王文政,也根本找不到人。
好不容易找到一些秀才向王文政示威,这些人却没想到,王文政和刘理顺出现在一起。
这让那些秀才顿时坐蜡了,他们根本没想到,江南乡试总主考官,竟然出现在这里。
刘理顺看着这些士子,皱着眉头肃然道:
“你们这是做什么?”
“是有什么冤屈吗?”
在场的士子大多唯唯诺诺,面对这位状元公主考官根本没有回话的底气。只有一个拖欠赋税拒不缴纳、连乡试资格都没有的士子道:
“吾等来此,是为驱逐阉党。”
“刘公身为状元,在天下享有清誉。”
“为何与阉党往来,难道投靠了阉人?”
刘理顺怫然变色,呵斥道:
“荒谬!”
“哪里还有什么阉党?”
“魏忠贤等逆阉早已被明正典刑,由韩首辅主持办成铁案。”
“尔等若有异议,先前公示时何不出言?”
逆案名单公示,是去年九月的事情。经过长达半年的公示,又补充了一些人员。
这些人当时不说,现在却随便指着人称阉党。在刘理顺看来,根本就是捣乱。
公示期刚刚结束没多久,苏州士子还记得这件事情。很多人听刘理顺这么说,顿时掩面无言——
他们面对其他人还敢狡辩,面对主持乡试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却根本不敢胡搅蛮缠。
刘理顺呵斥他们道:
“念在尔等无知,速速给我散去。”
“若再挑起党争,休怪朝廷不讲颜面!”
知道皇帝对党争的忌讳,更担心大明的阉党和东林党之争像前宋的新旧党争延续,刘理顺严厉训斥了这些人,把他们直接驱散。
这些士子面对主考官本就没有底气,听到刘理顺这么说,顿时作鸟兽散。惟恐留得时间久了,被考官把名字记下来。
就算有一些心有不甘的,也不敢继续留下来,独自面对刘理顺。
王文政在这些人离去后,方才出面笑着道:
“状元公的威势,咱家算是见识了。”
“若非先生出面,今日说不得有些麻烦。”
刘理顺叹了口气,说道:
“我也没有想到,京城的党争早已过去了,南方却还有人抓着此事不放。”
“这不是在针对阉党,而是想党同伐异、排斥一切异己啊!”
对于东林君子,师从袁可立的刘理顺是佩服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认同东林党的党同伐异。
尤其是这些以东林党自居的人,大多是看东林党势大依附过来的。他们中有多少小人,恐怕谁都说不清。
这让刘理顺更加感受到江南的复杂,以及和朝廷的离心。
王文政向他说道:
“咱家这次来江南,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寻访东林遗孤,把他们封到海外去。”
“皇爷对他们心怀怜悯,更不想他们被人利用,所以打算都封个世爵,让他们安享富贵。”
“这件事还得状元公出面,更让人信服一些。”
刘理顺点了点头,对皇帝这个做法还是很赞赏的。
众多东林君子无缘无故遇害,不给个说法说不过去。
皇帝给他们平反后封爵,纵然有些褒奖过甚,也可以安抚天下人心。
那些东林遗孤得到册封后,想必也不会再对朝廷不满,而应心怀感激。
他不知道的是,朱由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历史上复社的中坚,就是东林党人后代。
尤其是那些遇难君子后裔,因为曾经受到的苦难很容易获得同情。这就给了人利用他们的机会,打着他们的旗号党同伐异,在南方肆无忌惮。
历史上的《留都防乱公揭》,就是这些人发出的,把阉党和东林党之争再一次激化,持续到了南明。
南明之所以坚持不下去,也和朝堂上纠缠于党争有关。
所以朱由检打算把这些人全部送走,不让他们留下来享受父辈的名望,凭借遇难者后裔的身份,让官员在面对他们时投鼠忌器。
很多东林君子后裔,之前就被他恩荫了太学生,还有一些被赐予世职,早已离开江南。
这次要迁走的都是剩下的,他不打算在江南留下任何一人。
不管这些人愿不愿意前往海外,这个措施都要执行下去。
——
提了一下这件事,王文政又问刘理顺道:
“新区的地点,刘先生可选好了?”
“咱家这次可是带着银子来的,就是奉皇爷的命令,帮助刘先生建新区。”
“皇爷已经下令,这次从楚藩抄获的钱财,有一半要用在新区上。”
“这可是整整三百万两,相当于苏州府三年的赋税。”
刘理顺听到投入这么多,同样吃了一惊。
他在涿鹿区的时候,已经看到了朝廷主导投资的威力——
不过五十万的投入,就把涿鹿区的面貌完全改变。如今的涿鹿区,已经完全围绕涿鹿兵工厂建设,带动数个产业。
新区的三百万投入只要落在实处,将来的发展一定会更胜于涿鹿区。
这让他感受到沉重的压力,还有皇帝的信赖:
『陛下是因为信任我,才敢投入三百万啊!』
『一定要用好这笔钱,让它发挥出效果来。』
清楚地知道皇帝为何这样做,因为和涿鹿兵工厂同时建设的,还有通州兵工厂。
而且通州兵工厂投入的资金还更多,高达一百万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