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才闻言,脸色微变:“张县令?先生打听他做什么?”
萧琰道:“晚辈听说,张县令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晚辈想搜集他的罪证,弹劾他,为民除害。”
王秀才沉默了片刻,道:“张县令确实不是个好官。他上任以来,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们苦不堪言。但他势力庞大,又有京城的李大人撑腰,想要弹劾他,谈何容易啊!”
萧琰道:“晚辈知道此事不易,但为了百姓,晚辈愿意一试。还请老先生能指点一二。”
王秀才看着萧琰,眼中露出一丝敬佩:“先生有此志向,实在难得。好吧,老夫就告诉你一些我知道的事情。”
接下来,王秀才向萧琰讲述了张县令的种种恶行:他如何虚报灾情,骗取朝廷赈灾款;如何收受贿赂,为罪犯开脱罪责;如何强占百姓土地,建造豪宅……
萧琰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心中对张县令的愤怒越来越强烈。
最后,王秀才道:“张县令有个账本,记录了他收受贿赂的明细。这个账本是他的命根子,从不离身。如果能拿到这个账本,就能定他的罪了。”
萧琰眼前一亮:“账本?不知老先生可知这账本藏在何处?”
王秀才道:“我也不知道具体藏在何处。但我听说,张县令每晚都会把账本锁在县衙的书房里。”
萧琰道:“多谢老先生告知。晚辈告辞了。”
离开老秀才家后,萧琰陷入了沉思。要拿到张县令的账本,必须潜入县衙的书房,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但为了能弹劾张县令,为民除害,他决定冒险一试。
几日后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正是行动的好时机。
萧琰换上一身夜行衣,悄悄潜入了邻近县城的县衙。县衙的守卫虽然严密,但萧琰凭借着灵活的身手和过人的智慧,避开了巡逻的衙役,顺利地来到了书房外。
书房的门是锁着的。萧琰从怀里掏出一根细铁丝,小心翼翼地摆弄着锁孔。没过多久,只听“咔哒”一声,锁开了。
萧琰轻轻推开门,闪身进入书房。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外透进来的一丝月光。他借着月光,在书房里仔细搜索起来。
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桌子上堆放着一些公文。萧琰翻来翻去,却始终没有找到王秀才所说的账本。
就在他有些焦急的时候,忽然发现桌子底下有一个暗格。他心中一动,忙蹲下身,打开暗格,里面果然放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萧琰打开木盒,里面果然是一本账本。他拿起账本,借着月光翻看了几页,上面详细记录了张县令收受贿赂的时间、金额和行贿人的姓名,证据确凿。
萧琰心中一喜,正准备把账本藏起来,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了脚步声。他知道,一定是有人来了。他忙把账本藏在怀里,然后迅速躲到了书架后面。
很快,一个肥胖的身影走进了书房,正是张县令。他手里拿着一盏灯笼,在书房里看了看,没有发现异常,便走到桌子前,打开暗格,发现木盒不见了,顿时大惊失色:“不好!账本不见了!”
他连忙呼喊衙役:“快来人啊!有贼!我的账本被偷了!”
衙役们听到呼喊,纷纷冲进书房。
“大人,怎么了?”
“我的账本被偷了!快,给我搜!一定要把贼给我找出来!”张县令气急败坏地喊道。
衙役们在书房里四处搜查起来。萧琰躲在书架后面,屏住呼吸,心脏怦怦直跳。他知道,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衙役们快要搜到书架后面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
“不好了!大人,监狱里的犯人越狱了!”
张县令闻言,大惊道:“什么?犯人越狱了?快,快去追!”
衙役们也顾不上搜查书房了,纷纷跟着张县令跑了出去。
萧琰这才松了一口气,趁机从书架后面出来,迅速离开了书房,逃出了县衙。
回到林府后,萧琰把账本交给了林老爷。林老爷看完账本,愤怒道:“张县令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如此贪赃枉法!”
萧琰道:“林老爷,有了这个账本,我们就可以弹劾张县令了。”
林老爷道:“好!我这就写信给王御史,把账本寄给他,让他呈给皇上,定张县令和李大人的罪!”
王御史收到林老爷的信和账本后,勃然大怒。他早就对李大人和张县令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如今有了这个账本,他终于可以为民除害了。
王御史当即拿着账本进宫面圣,将李大人和张县令的罪证一一呈给了皇上。
皇上看完账本,龙颜大怒:“岂有此理!竟敢如此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传朕旨意,将李大人和张县令革职查办,抄没家产,严惩不贷!”
很快,李大人和张县令就被押入了大牢。他们的党羽也受到了牵连,纷纷被革职查办。
消息传到镇上和邻近的县城,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们纷纷来到林府,感谢萧琰和林老爷为他们除了一大害。
林老爷笑道:“这都是萧先生的功劳啊!若不是他挺身而出,搜集到了证据,咱们还不知道要被那两个贪官欺压多久呢!”
萧琰拱手道:“林老爷过奖了。为民除害,是晚辈应尽的责任。”
经历了这件事,萧琰的名声在镇上和邻近的县城传开了。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为民做主的好书生。
而萧琰自己,也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成长。他明白了,作为一个读书人,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更要有担当和勇气,要为百姓办实事,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几年后,朝廷开科取士。萧琰辞别了林老爷和林府众人,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凭借着渊博的学问和过人的才华,萧琰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殿试中脱颖而出,高中状元。
皇上见萧琰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十分赏识,当即任命他为翰林院修撰,留在京城为官。
萧琰在京城为官期间,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深受百姓的爱戴和皇上的信任。
后来,萧琰因政绩卓著,被提拔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弹劾贪官污吏。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许多贪官污吏都在他的弹劾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萧琰并没有忘记林府的恩情。他时常派人给林府送去财物,问候林老爷和林府众人。林老爷见萧琰有如此成就,心中十分欣慰。
林婉清也早已长大成人,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的书香门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萧琰在官场上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了朝廷的栋梁之材。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那个曾经欺负过他的泼皮赵德海,早已在边疆的苦寒之地客死他乡,无人问津。
这世间的公道,或许会迟到,但终究不会缺席。萧琰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荣誉,也为百姓带来了福祉,谱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