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册帝依旧请了几名医官前来,为魏叔易等人诊看了脉象。
“诸位大人脉象多见疲乏无力,脾胃虚弱之象……应是病后劳累之故,无大碍,但也还须用心调养,下官这便为诸位大人开方取药。”医官这句话说得十分流畅,毕竟近来凡是请他们看病的官员,大多是这么个症状。
京中官员劳累过度,出京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圣册帝闻言只让魏叔易等人做了简单的复命,便准允他们各自回府歇息洗尘,并道明日早朝之上论功厚赏。
因各地战事频发,政务繁重,早朝从两天一朝,已改成了一日一朝。
而除了早朝外,各部事务也愈发繁多,休沐也难以保证,官员们固然疲惫不堪,但天子在上表率,他们亦不敢吐露怨言。
前日里,甚至有官员在早朝上忽然失仪昏倒。
整个朝廷,都在极度紧绷与疲惫中支撑着。
魏叔易等人谢恩出宫后,便各自归家散去。
魏叔易回到郑国公府时,前厅中围满了等候给他接风洗尘的魏家族人。
魏叔易以袖掩口咳了几声。
“方才在宫中,医官才给郎君看罢,说郎君尚未痊愈,还需静养。”
长吉言毕,只觉自己的反应堪称完美,郎君只消咳上几声,他便能领会得如此彻底,实在过于出色了——虽然,在回来的路上郎君与他提前交待过,这一部分也占了些许原因。
魏毓便与众人道:“如此,便先让子顾歇息,有什么话之后再说不迟。”
对于魏家百年来最出色的天才子弟,大家的包容度和爱惜程度都十分喜人,交待了魏叔易好生休养后,便都散去了。
待众人都离开后,段氏看着儿子消瘦不少的脸,不禁心疼地道:“儿啊,多日未见,怎丑成这般模样了……”
魏叔易:“……”
母亲如此慈爱的神态,怎能说出如此冰凉的话?
“兄长的脸,竟不比那崔大都督来得抗折腾。”一向看脸的魏妙青也口出冰凉之言,偏又一脸资深客观:“看来阿兄只有养在富贵堆里才最好看,如此说来,阿兄实是一朵须得小心娇养的富贵花。”
“……”魏叔易看向父亲——当真没人为他发声吗?
郑国公捋捋整洁短须,祭出敷衍大法:“对嘛。”
段氏的心疼倒也不是假的,未有过多闲话,便与丈夫和女儿一同送儿子回居院去,趁着路上的工夫说话。
待将人送回院子,段氏叮嘱了下人小心照料,正待离开时,却听魏叔易道:“母亲,儿子有话想同您说。”
那桩焦灼心事,怀揣足足两月余,魏叔易实是一日一刻也不想等了。
见他神情,段氏若有所察,遂点了头。
第460章 从来都是同一人
魏叔易带着母亲往院中走去时,只见父亲也自然而然地跟了上来。
“父亲。”魏叔易止步,只好道:“我有话想单独与母亲说。”
郑国公脚下一顿,连他也要避着吗?
“好好……”郑国公一向很好说话:“正好我想去园中逛逛。”
昨夜的雨不小,他得去看看他园子里的花花草草们。
“父亲慢走。”
郑国公前脚刚哼着小曲儿离开,魏叔易刚走两步,再次止步,转头看向跟上来的妹妹,略显疲惫地微笑提醒道:“妙青,阿兄是说要‘单独’与母亲说话——”
魏妙青点头,却是反问:“那我便不能听了吗?”
看着妹妹理所当然的神态,魏叔易有种他一人有难,八方添乱之感。
魏妙青很快说明她理所应当的原因:“横竖也不是什么正事嘛。”
毕竟阿兄若想商谈正事,怎么着也不会找母亲谈的,否则那不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么?
“别以为我不知道,阿兄是要与母亲说常娘子的事吧?”魏妙青又凑近了些,满眼好奇地压低声音:“阿兄此行必是见过常娘子了,此番相见,阿兄争气否?让我也听听,我还能帮阿兄出谋划策呢!”
“芳管事,将她拖下……将她带回去。”最先听不下去的却是段氏,她冲一旁的管事婆子摆摆手,一脸不忍卒听之色。
她当真不想再回忆有关任何企图将殿下变作儿媳的羞愧经历了!
每每她不慎自行想到此事,都会在心中抱头狂奔鼠窜,爆发出尖叫声,以此阻止自己再深想下去。
眼看母亲和兄长往院中走去,而自己惨遭芳管事抓住一只手臂强行劝离的魏妙青,不禁满心费解:“阿娘这段时日究竟怎么了?”
当初那誓要将常娘子拐来家中做儿媳的劲头呢?
可阿娘分明对常娘子之事关心依旧,莫非是觉得常娘子愈发出色……是阿兄不配了?
唯恐日后只剩自己孤军奋战的魏妙青在心中嘀咕不断时,段氏已在魏叔易的书房中坐了下去。
此处书房宽阔明亮,分内外两间,纵然魏叔易多日不在家中,每日依旧被打扫得窗明几净,一尘未染。
书房的门被合上,长吉神态严肃地守在外面。
里间书房内,为了方便低声交谈,段氏与魏叔易分别坐在摆着棋盘的小几两侧的椅中,段氏迫不及待地率先问道:“……子顾,你可见到人了?可问过了?证实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