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离心中五味交杂,最终只道:“愿谭某之砚碎,可为常郎君破此灾。砚中残墨,只可污其一时之表也,洗去污秽之日定在眼前。”
常岁宁颔首:“借谭举人吉言。”
谭离向她深施一礼后离去。
“谭兄,你这是……”
等在不远处的几名文人早就留意到了谭离这边的动静,此时都围了上来。
谭离:“此乃常娘子给我的买砚钱。”
“常娘子未免太阔绰了……”
有人捧着砚台懊悔叹气:“早知如此,方才我也该凑近些才是!”
起先见谭兄砚台被砸,他下意识地抱紧了自己的砚台,现下他只遗憾自己格局太小——同样都是抱着砚台过来的,他怎却错失如此机遇呢!
一旁的宋显闻言皱眉提醒:“此时又岂是玩笑之际?”
他下意识地看向站在那里的少女。
他虽也是国子监的学生,但他临近科举,可自由出入国子监。
来大理寺,是因他给几位相熟但拮据的举子寻了个替一位员外家中新宅书匾的活儿,每人可得一两银子的报酬,方才是结束之后,“正巧”路过此处。
常岁宁此时也看到了他。
宋显避开她的视线:“走吧。”
“诸位,你们说……那常家郎君,难道当真是被冤枉的吗?”离去的路上,有一名举人低声问。
“依我看来必然如此。”
“你收了买砚钱,你说了不算……”
“常家郎君品性端直,此事多半是有冤情。”宋显看向前方。
几人则下意识地看向宋显。
自输棋后,宋举人对待与常娘子有关之事的态度,似乎变了许多啊。
……
“……她当真是这么说的?”
应国公府内,昌氏很快得知了大理寺发生的一切,此刻眉头紧锁着。
第191章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仆妇压低声音,如实回禀着:“是,那长孙父子还说要等着她将真相找出来……”
昌氏眉间浮现出躁意与不安。
今日的会审竟这般不顺,并未能定下常岁安的罪名,且还半路冒出了荣王世子这个证人……虽然因病一时未能出面作证。
她并没有生出天眼,无法提前预料一切,所行皆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正因此,每当有不在掌控之中的变故出现,便会令她格外不安。
在这种时候,常岁宁口中的“已查到了线索”,便更加犹如一根长针,正扎在要紧之处。
仆妇想了想,道:“未必不是她虚张声势,胡言乱语于人前混淆视听……”
“不……”昌氏却摇头:“方才有人来传话,有人暗中去芙蓉园详细查问过那马场内侍落水身亡之事……你觉得,这会是何人所为?”
“是那常岁宁?”仆妇微惊,那小女郎竟如此敏锐?
昌氏:“她自身自然没有这等手段,显然是司宫台在帮她。”
仆妇微定心神:“夫人放心,那马场内侍之事做的还算干净,他们应当查不到什么……”
“但他们能查到马场内侍身上,必然也能查到别处。”昌氏皱着眉道:“有那么多人在暗中帮着她……说不定她当真已经查到什么了。”
她在做一件事先毫无准备之事,这种只能一边做一边查漏的行事之法,让她在面对任何风吹草动时,都会格外多疑。
尤其此事只她一人在暗中谋划,应国公府也好,圣人也罢,都不是能帮她托底之人,反而是她需要提防隐瞒的对象……
如此种种,加剧了昌氏的紧绷与躁虑。
“我早就说过了,常家那小东西,不是省油的灯!”她猛地拂落手边一只插放着细叶寒兰的玉瓶,眼中闪过一刻杀机。
……
“宁宁,如此是否太过冒险了?”
乔玉柏送常岁宁回到常府,二人来到常岁宁近日常待的外书房中,身侧没了旁人,乔玉柏才担忧地问。
“玉柏阿兄指的是什么?”常岁宁走到书案旁。
“你直言查到了线索,虽说或可引对方出手,但万一……”乔玉柏将声音压得更低,因担心而皱起了眉:“万一对方因此对你下杀手可如何是好?”
“如此正好,我愿等着他来杀。”常岁宁已在书案后坐下,“若对方当真是这般冲动之人,如此轻易便乱了阵脚,那此事解决起来便简单了。”
只怕对方并非如此冲动盲目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