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昱整个人匍匐在地,一动不动,摆出了一副“臣为国请命,死而无憾。”的架势。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又惊恐地,投向了丹陛之上,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
死寂。
针落可闻的死寂。
李隆基。
大唐的天。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沉寂,便是暴风雨前最压抑的宁静。
杨国忠的身躯微微动了动,眼角的余光扫过一旁面沉如水的李林甫。
他知道,宋昱这颗棋子,已经完美地落在了它该在的位置上。
开弓没有回头箭。
接下来,就该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之中,又一个身影,从文官的队列中走了出来。
不是武将,依旧是文臣。
是礼部尚书,王鉷。
此人同样是杨国忠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比起宋昱的巧言令色,王鉷此人,更以“持重”、“识礼”闻名。
由他来接宋昱的话,再合适不过。
王鉷走到大殿中央,动作从容不迫,一板一眼,透着礼法大家特有的严谨。
“臣,礼部尚书王鉷,附议!”
他的声音浑厚而沉稳。
“宋中丞所言,乃是为国本计,为社稷安。中宫之位,关乎国体,关乎天下教化,实不可一日空悬。”
他先是肯定了宋昱的提议,将调子定得极高。
李隆基的眼皮,微微颤动了一下,但依旧没有睁开。
王鉷见状,心中大定。
他知道,圣人这是在默许,在等着他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陡然拔高了。
“圣人!”
“自王皇后薨逝,后宫虽有佳丽三千,却无一人能真正为圣人分忧,为天下表率。”
“然,天佑我大唐!降下福星于宫闱!”
福星?
谁是福星?
百官心中同时冒出这个疑问,但答案,却又呼之欲出。
能被称作“福星”,又能在这件事上被提起的,除了那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娘娘,还能有谁?
只见王鉷满脸红光,神情激动,真的看到了什么天降祥瑞。
“臣闻,贵妃杨氏,天资聪颖,性情温婉,仁孝恭顺,实乃世间罕见之奇女子!”
来了!
终于来了!
所有人的心,都猛地一跳!
图穷匕见了!
王鉷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掷地有声。
“贵妃娘娘入宫以来,圣人龙体康泰,笑颜常开,此乃其一,为‘贤’也!”
“贵妃娘娘不妒不忌,善待后宫众人,六宫和睦,从未闻有怨言,此乃其二,为‘德’也!”
“贵妃娘娘精通音律,善于歌舞,常能以天籁之音,为圣人解乏去愁,此乃其三,为‘才’也!”
“贵妃娘娘心怀慈悲,闻民间有疾苦,常感怀落泪,劝说圣人施恩于民,此乃其四,为‘仁’也!”
王鉷一字一句,将杨玉环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什么贤、德、才、仁,古往今来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可以用在她的身上。
他说得唾沫横飞,情真意切,杨玉环不是一个凡间女子,而是降世的活菩萨。
殿中的官员们,面面相觑。
一些依附于杨家的官员,脸上已经露出了赞同和激动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