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武德五年,旧去新立(1 / 2)

陈恒、陈远二人对视一眼,而后缓缓一笑,他们看着陈鹏开口说道:“是的叔祖,我们要去长安城。”

“我想,我们内心中的崇敬和计划,只有长安城才能够实现。”

陈鹏略微有些犹豫,但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只是缓缓的点头,而后看向了陈恒、陈远这兄弟二人:“我知道你们心中所求之事远大,也并不想要阻拦你们。”

陈氏从来就没有阻拦族中子弟去做任何事情的前例,也并不会去阻拦他们,只要他们心中的渴望与想要做的事情不违背公诉良知、不违背陈氏的大方向,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哪怕是族中有子弟想要支持某一位皇子,陈氏也并不会阻拦他——只会告诉他,隐姓埋名,不得使用任何陈氏的支持。

所以陈氏的子弟向来都是“自由”的。

今日的陈恒、陈远二人同样如此。

.........

时光匆匆而去,仿佛昨日还是武德元年,而今日就已经是武德五年了一样。

这五年的时间对于大汉的黔首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就好像是这浩瀚长河之中浅浅的一弯湖水,轻飘飘的带着涟漪便泛滥过去了。

甘泉宫中的太上皇依旧是那么寻常,仿佛这几年的时间他已经完全放下了手中的权力一样,几乎没有干涉过新帝的决议,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太上皇在干涉武德帝决议的时候,武德帝也会充分考虑太上皇的意见。

双方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对于这几年的大汉来说,或许他并不处于一种完全的新时代,也并不处于一种完全的旧时代。

就像是这个世界,并非是纯粹的黑与白一样,他是一抹精致的灰色。

这个时代处于一个新时代与旧时代的交错区域。

但是在这五年之内,大汉的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着——在武德元年到武德三年期间,武德帝数次派遣了霍去病为“使者”,前往西域,与西域的各个国家进行友好、和善、双赢的贸易。

在霍去病和善慈爱的各种贸易政策之下,西域各国都和大汉进行了和平的、公正的贸易政策。

“丝绸之路”的雏形开始缓缓出现,但却并未曾完全出现。

霍去病所进行的贸易一直局限于大汉附近的西域国度,并未曾真的深入西域,毕竟霍去病是大汉的上将军,并且还掌控着大汉的军政要务。

在武德帝的心中,这个表哥的重量还是很足的。

连带着的,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也十分得到皇帝的宠爱,在武德二年的时候,霍光正式通过地方郡守的举荐,成为了大汉的一名“孝廉”,并且通过了长安学宫的考核,进入了长安学宫之中学习。

在武德四年的时候,便顺利的从长安学宫中“毕业”,通过了数位大贤的考核,得到了他们的联名举荐,成为了“免试”进入朝堂的第一位“官吏”。

或者说,与其说他是免试进入了朝堂,不如说是他通过了长安学宫的考核,所以才进入了朝堂——这和免试是有很大区别的。

最开始的时候,皇帝是想要直接让霍光进入朝堂中的,毕竟对于皇帝来说,霍光是他表哥的弟弟,也是他的表弟——虽然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那种。

毕竟“霍光”是霍氏,可却不是“卫氏”,霍光的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血脉是和刘据相同的。

但这并不影响武德帝爱屋及乌。

可是“丞相署内吏”陈瀚否决了皇帝的这个提议,并且陈述了这样子做之后,朝堂会形成一种什么样子混乱的、皇帝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就连远在甘泉宫中的太上皇对此也不是十分赞同。

所以才有了“长安学宫”的考核。

通过了考核之后,霍光便成为了朝廷的郎中。

而“霍光”的事情也成为了一种“先例”,想要成为朝堂官员?那就只有一种途径了,先进入长安学宫之中,然后再通过长安学宫的考核。

在武德四年的最开始,长安学宫对于这种“考核”还是比较兴致勃勃的,毕竟他们一直都是在长安学宫中任教的“博士”,虽然身上有了些许官职,但却没有任何权力,而有了考核的权力之后,他们事实上变得位轻权重了。

这让长安学宫中的几位博士有些飘飘然了——但很快的,一件事情的发生就让他们再次冷静了下来,并且对这个任务有些苦恼了。

陈氏出手,将那几位试图“收受贿赂”,透题、或者准备在考核中放水的几位博士杀了,并且将其剥皮萱草,进行了某种“防腐措施”后,将其做成的稻草人放在了博士宫的门前。

以此作为警示。

瞬间,那些博士们浑浊的眼神就变得清澈了。

........

未央宫中

刘据看着面前几封参奏“陈氏”的奏疏,无奈的按了按额头:“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是因为陈氏太久没有展露出自己的威严了?”

“他们怎么敢挑衅陈氏的?”

“还弹劾陈氏?到底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从其中挑出来了几封奏疏之后,刘据冷笑一声,看着自己身旁的内侍说道:“将这个东西送到皇后那里!让她好好的看看!”

最新小说: 魏晋不服周 神厨王妃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汉末任逍遥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抗战:枪法无限强化,我狙穿晋西北 长安的荔枝:我拥兵百万被贬岭南 土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