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望川,回望似无涯,人过不须念。
两旁尽是山涯,尽是树木参天,小竹筏撑了两个时辰,方才在倒望川里行了几里,沿江而上,倒是离开古奇山了,古奇山方圆百十里都无人烟,它背后这片倒望川更是人迹罕至。
入了倒望川甚久,方才水势缓了,筏旁都是清清江水,偶见几尾鱼自筏下疾窜去,许是竹竿打水所惊,江水一缓,两岸边渐渐的便多起了河滩,待再行得数里,江面己经很开阔了,水也看不到流动。
放翁看竹筏子行得太缓,便将筏子靠了岸边,让燕云从竹筏上了河滩,放翁取下古剑,将竹筏子上的两个羊皮鼓割破,然后举剑在竹筏子上砍了三五剑,把一叶竹筏砍得破烂不堪,竹筏竹节一破损,水全部进了竹筒子里面,竹筏便失了浮力,放翁取来一个两百来斤的石头,把石头放在竹筏子上,那竹筏子哪里还禁得住压,立即便沉到江底去了。
公治放大袖一展,伸手拉起燕云,回头望了望身后己然模糊的古奇山峰,在这倒望川里,一老一小,踩着河滩一路沿江而去。
看看天色渐晚,放翁带着小燕云,虽说他一身修为非俗,却也只能渐行之,燕云饿得快,放翁随身带着几粒油纸包的麦芽糖果,甜甜凉凉的味道,给燕云怀里惴了十数颗,终是不能填肚子,便将燕云叫住,自背上包内拿来一把果干,倒也是十分的可口,放翁身上带得不多,许是知道身边有个孩子,没点食物难办,便都拿了出来给燕云吃了,想着是这一顿吃了,便能走得远些,看到有合适的东西再弄来填肚子。
倒望川的河滩头,远远望去有一缕青烟生起,燕云指着上面河滩的青烟处给放翁看,放翁见上流约莫三五里的地方,只见一处河滩平坦的地方,似是有篝火升起,心里不禁念叨,这是哪来的人呢?倒望川几十里水路,只因是断头崖,古来少人行,也不管他那许多,加紧了脚步往前只管走。
不多时便行得近了,却看到那平整的河滩边,早被人支起一个兰竹棚亭,棚亭之下便放了几张小竹椅竹桌,桌上一个茶壶,棚子下面却有三个人在,两个渔民夫妇正靠着棚亭边的一块大石头边整理着鱼网,石头边刚好生起一堆火,火堆之上,几条穿插竹条的鱼烤得焦黄香脆,散发着阵阵诱人的肉香味。
只见一旁的大青石上,正剖晒着上百条各式的鱼儿,有大有小,原来是一渔民家在此捕鱼晒鱼,正赶上好天气,趁着太阳还未下山,把打来的鱼儿洗剖了晒晒。
棚亭之下的小木桌边,坐着一个衣裳雅致,俏丽多姿的小姑娘,小姑娘手中捧着一个小茶杯,正自得的喝着沏好的茶呢,小姑娘头戴一顶粉色纱巾蓬顶,两道弯弯的眉毛下面,一双眼便似会说话一般,扑闪扑闪的眨着,身上的衣裙也是好看极了,一张似笑又嗔的小脸上,滴溜溜的生着一对洒窝,不住的打量着放翁及燕云。
燕云见是一个比自己稍稍大点的姑娘,笑眯眯的望着自己,心里十分好感,那姑娘见放翁和燕云自远而来,也不觉为怪,倒是燕云,闻着鱼肉香味,忍不住的使劲用鼻子嗅了嗅,鱼肉的香味入鼻,肚子里的饿意更浓,不自觉的便眼瞟着火堆上的烤鱼去了。
那姑娘极是懂事,一看便知燕云饥肠辘辘的样子,嘴角不自禁的扬起笑意,把手中的茶喝了一口,放下杯子,起身便去火堆边,伸手拿起一条大大的烤鱼,笑盈盈的便走向燕云,走近离燕云不足五步,将手中的烤鱼递给燕云道:“你饿了么,我这条烤鱼送给你吃罢。”
燕云本就腼腆内向,哪好意思去接,便往放翁看去,放翁见这几人不知来路,正寻思间,心下略微一顿,姑娘美目一转,伸手撕下一小块烤鱼肉放进嘴里,一边嚼一边对燕云说道:“这鱼烤得很熟很香,送给你吃罢,我们不要你钱。”
放翁心下一松,便道:“云儿,还不快谢谢这位小姑娘。”燕云一听放翁己同意,心里很是高兴,伸手接过姑娘手中的鱼,嘴里便谢道:“谢谢、姐姐……鱼。”姑娘一愣,见燕云说话不利索,不禁眉毛皱了皱道:“不用谢,你吃罢,这鱼很好吃的。”
一旁正在整理渔网的打渔夫妇见了,忙着起身,那男的也是十分热情,看着放翁带着燕云,一老一少行至此地,便招呼打了起来,渔民给放翁拱了拱手道:“这位老哥请了,不知从哪里赶路至此啊,这里可是人烟稀少,道路难走,这眼看便要赶上傍晚,前后方圆几十里,可没什么人户,敢问老哥要怎么歇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