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沈府,柳氏正在客厅等着,身边坐着位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是吏部尚书王大人。他看见沈砚,连忙起身行礼:“沈大人,皇上听说您回来了,让下官来问问,是否愿意回吏部任职。”
沈砚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多谢皇上美意,只是我如今只想守着染坊,陪着家人。”
王大人似乎早有预料,也不勉强,只是从袖中取出份奏折:“这是当年陷害沈大人的官员名单,皇上已下旨严惩,您过目。”
沈砚接过奏折,却没看,只是放在桌上:“都过去了,不必再提。”
王大人走后,柳氏叹了口气:“你真的不愿回官场了?”
“娘,我累了。”沈砚的声音疲惫,“那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再也不想参与了。”他望着苏微,眼里带着温柔的光,“我只想陪着微微,把染坊开得红火,看着明儿长大成人。”
柳氏看着儿子眼里的坚定,终究点了点头:“罢了,你高兴就好。”
在京城住了半月,苏微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沈砚陪着她去了当年的布庄,如今已换了新的掌柜,看见苏微,却还认得她,笑着说:“姑娘当年做的布袋子,结实得很。”
沈明也去了国子监,先生对他赞不绝口,说他“孺子可教”。孩子每日放学回来,都会给苏微和沈砚讲国子监的趣事,听得两人哈哈大笑。
离开京城的前一日,沈砚带着苏微去了城南的一处宅院。那是座小小的四合院,院里种着兰草,像极了苏州染坊的模样。“这是我给你买的。”他笑着说,“往后想来京城了,就住在这里。”
苏微看着他眼里的温柔,忽然觉得,这座曾经让她恐惧的城市,似乎也变得温暖起来。她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
元启六年冬,苏微和沈砚带着沈明,踏上了回苏州的路。马车驶离京城时,苏微回头望了望那座熟悉的城市,忽然觉得,那些曾经的苦难与伤痛,都已化作了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她的手里,握着沈砚的手;她的心里,装着对未来的希望。无论前路如何,她都知道,只要身边的人在,她就什么都不怕。
马车在官道上缓缓行驶,沈砚从袖中取出支画笔,在苏微的手背上轻轻画着兰草。苏微笑着看着他,眼里的温柔像江南的春水,漾着满满的幸福。
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