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1 / 2)

仁君当神器之重,守社稷,保万民,是为天子。恪守王道,善待子民,遵圣人之诫,万不可骄奢淫逸,远忠贤而近邪佞。

秦玅观以为君之道训诫,秦长华一一应下。

她微颔首,秦长华对上她的视线,重重叩首。

皇太女依制起身,由百官奉迎,由东下阶,伴着音声出殿。

同一时刻,端午门前,宣政殿上,外禁宫处,礼部各官员分别宣诏,通晓百姓。

民间与宫中皆燃鞭奏乐庆贺。

礼毕仪成。

大殿内,丹墀上的秦玅观与殿门边的唐笙遥遥相望。

方汀小声提醒:陛下,依制,您该在太女奉宝册入宫前先回宣室殿,不然就是礼制颠倒了。

旒冕微动,碰撞出细碎的声响。秦玅观靠上御椅,紧绷的肩头终于放松。

朕都未曾过继长华为子嗣,又何必在乎这点仪制呢。秦玅观说。

方汀语塞。

罗衣太长,唐笙提摆,从侧翼上阶。

陛下,回罢。她说。

秦玅观将手臂交给她,借着唐笙的力起身。

多气派,多威严呐。秦玅观浅声道。

您从前没有册封大典么?唐笙问。

秦玅观敛眸:时局动荡,先帝病笃,朕只得了一纸诏书。

她的语调中藏着落寞,唐笙听得眼眸微动。

秦长华身边围着的女官是秦玅观亲手为她挑选的青年才俊,是她日后稳坐大位的政治班底。如今战事四起,秦玅观能拨出这样一笔银子,为她操办册封大典,为得就是天家威严,彰显秦长华即位的名正言顺。

她作为大齐开国来唯一位女帝,处处为嗣君考虑得当,替她阻隔了千难万险。这样顺利清明的局面,是从前的秦玅观想都不敢想的。

唐笙鼻尖发酸,很想抱一抱秦玅观,却碍于百十双眼,生生止住了念想。

秦玅观轻笑着探出指尖,歪首,点了点自己的十二旒冕:

这冕太沉了,朕想叫她戴得轻些,叫日后的继任者,戴得更轻些。

唐笙嗯了声,鼻音发沉。

大病初愈,秦玅观累得有些快。她在丹墀下立了会,才在唐笙得搀扶下上了御轿天气凉了,方汀忧心她染上风寒,特地叫造办处给轿里多添了层保暖层。

秦玅观上轿后,轿帘都被掩得密不透风,传出来的声音都有些发闷。

起驾方汀唱道。

仪仗前行,明黄色的华盖迎风飘扬。

宫墙之下,长长的队列占去了大片石板道,队列之后有一抹微小的人影飞奔靠近。

御林卫验明身份后容许她上前,传信宫娥步伐匆匆,终于遇上了方姑姑。

她凑在方汀耳畔轻声说完,方汀的面色当即就变了。

湛蓝色的女官裙摆掠过连片的皁靴追至御前。

秦玅观打起轿帘,听得她的陈奏,面色倏地冷了。

她的视线落在唐笙肩头,方汀领会到她的意思,简单向唐笙说明了情况。

视线交汇,秦玅观和唐笙的眼眸都染上了忧色。

她们都太了解彼此了,只一个眼神便明白了彼此心中所想。

秦玅观已经预料到,唐笙或许真的要担上蕃西谈判的主官之责了。唐笙也明白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她没有足够的经验周旋于外邦之间,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道上不宜议事,唐笙抿了抿唇,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此事,到了宣室殿内便阖上了门。

沈太傅是真的眼盲了吗?唐笙问。

执一正医治,不知能否痊愈。秦玅观答。

陛下唐笙低低道,此事并非巧合,定然是有人设局。

沈长卿牵连了多方势力,从前作为双面派,知晓了太多内情。这样的人在事情败露后就成了各方恨之入骨,期盼灰飞烟灭的人。

唐笙无需细思,便能明白其中内情。

辽东是沈家兴起之地,势力盘根错节。秦玅观揉着眉心答,此地,她是待不下去了。

贸然将她带回也并非周全之道。唐笙补充道,道上可做手脚的地方更多,反倒不利于沈太傅保命。

秦玅观解了旒冕,唐笙扬臂替她摘下,奉于身前。

最新小说: 我都能穿越了,祖国强亿点怎么了 每天免费一抽,我被当成禁忌神明 快穿:炮灰逆袭记 至死不渝 末世农家乐:我的休假有点忙 [西方名著同人] 福尔摩斯家的女仆 把心上人托付给三个兄弟后 坠欢 魔教当家主母 校草的豪门亲妈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