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二人现如今不过是都知道对方能耐不小,哪里能生出“嫉妒”的心理?&/p>
说实话,除开阵营的问题,他们二人其实和对方并没有什么冲突。&/p>
甚至说,诸葛亮早年间就早已听说过周瑜的美名,但他自然也是有谋士该有的自信,他不认为自己会做的比周瑜差。&/p>
事实证明,他诸葛亮,不比他差。&/p>
但是周瑜,也不比他诸葛亮差。&/p>
[易中天就说过“周瑜怎么可能嫉妒诸葛亮,他比诸葛亮年轻,人生比诸葛亮顺利,连老婆都比诸葛亮的老婆漂亮”]&/p>
周瑜:好像是这么回事?&/p>
那要是按照后世人的尿性,不会说成是诸葛亮嫉妒他吧?&/p>
诸葛亮:虽然是事实,但他也没觉得有什么该嫉妒的。&/p>
[小乔:你可以质疑他的心胸,但你不能质疑老娘的审美啊!]&/p>
小乔:虽然但是…周郎心胸也很大啊!&/p>
曹操:真是难得从天幕上知道小乔的消息。&/p>
不过无论是大乔还是小乔,都是不可多得的美人啊!&/p>
[终于有人发现我们公瑾了,曲有误周郎顾,文韬武略精通音律,还是伯符走后东吴的支柱之一,超级完美的一个人,英年早逝]&/p>
“看来后世还是有知道公瑾的人啊!”&/p>
周瑜承受着肩膀上不小的力道,笑着摇摇头,“知道,就知道吧。”&/p>
他周瑜,又不靠后世人的喜欢来立足,总归是靠自己的本事。&/p>
后世人的喜欢,只不过是让他心情不错罢了。&/p>
[我们老师说过周瑜是英姿勃发的少年,有钱有权的,老婆还美,怎么可能嫉妒诸葛亮,要嫉妒也是诸葛亮嫉妒对方。]&/p>
诸葛亮:我不嫉妒,真的!&/p>
[愿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光风霁月的世家贵公子呀,太迷人了]&/p>
小乔:再迷人,也是后世人得不到的。&/p>
……&/p>
【臣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职业】&/p>
【他们依附于君而存在】&/p>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p>
【臣子】&/p>
【历史,为李斯准备了一个秦国,也为秦国准备了一个李斯。他献上了兼并六国的构想。】&/p>
【嬴政确定,眼前这个外表平平的读书人能够帮助他实现梦想。】&/p>
【现在,他们正式相见了。】&/p>
秦(前)&/p>
赢稷先前倒是不知道,政儿手下究竟有哪些人才。&/p>
如今这个李斯倒是可以。&/p>
像是天为大秦准备的臣子。&/p>
“既然能一统六国,想必政儿有不少的可用之才。”&/p>
毕竟是与六国为敌,同时还要兼顾外面的蛮夷。&/p>
白起点了点头,在这一点上他倒是非常赞同,其实从天幕的只言片语中都不难看出,嬴政对人才的待遇是非常好的。&/p>
比这老小子好太多。&/p>
所以,他可要好好保养身体,争取活的更久,哪怕是身体情况不再允许他作战,也希望能够见证一统六国的盛况!&/p>
秦(后)&/p>
回想起当年那个怀揣着理想的自己,李斯丝毫不后悔。&/p>
事实证明,他选择秦国,是正确的。&/p>
也只有秦国,在当时才会接受自己的意见。&/p>
这也说明了,他和秦始皇,是天注定的君臣。&/p>
【后人称赞苏绰为一代奇才,将他比做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商鞅。】&/p>
【从初次相见到去世,苏绰辅佐宇文泰的时间只有八年,八年中,他们以高度一致的理念和几乎完美的合作联手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p>
回想起那个和苏绰一起的时期,宇文泰感叹,苏绰与他,不仅仅是君臣…也是知己。&/p>
当初自己虽有了想要改革的心思,但是这不被别人理解的想法,终究是在苏绰的支持下,进行了下来。&/p>
八年,很短,这种近乎完美的合作,宇文泰再也找不到人了…&/p>
【四百多年过去了,像刘秉忠这样在战乱年代成长的世人格外期盼国家的完整和统一。】&/p>
【他们心中所念的,不再是一朝、一族、一姓,在他们看来,无论何人,能用士,能行中国之道,他,就是中国之主。】&/p>
【带着“开文明之志”立“太平之基”和“光守城之业”的梦想,他远赴漠北并全力以赴的实践了这个梦想。】&/p>
弥留之际的刘秉忠终究是感到欣慰了,他这样的人居然也能被后世人记住,甚至还让万民知道了。&/p>
其实他当初并不叫刘秉忠,但这个名字却是跟随他最长久的名字。&/p>
只有生活在战乱中的人才会知道这有多么的痛苦,也有多么的渴望有人能结束这种乱世。&/p>
好在,他的一生并不失败,乱世的终结,就是他最大的梦想…&/p>
【张居正很早就立下志向,愿做一张任人枕卧的草席,哪怕被屎尿污秽禁锢也义无反顾。】&/p>
【不顾个人毁誉也要造福天下,张居正立的是一个成圣之志。】&/p>
面对万历犯的错误,张居正丝毫不给面子的指了出来甚至他作为老师,严厉的训斥了他。&/p>
作为一个皇帝,万历做的还不够。&/p>
他的时间不多了,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万历成长,他渴望万历能够快速成长起来。&/p>
但是他不知道,一味地逼迫,有时候的结果并不是反扑…而是万历彻底的摆烂…&/p>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维系着国家机器的有序运转。】&/p>
【上事君,下治民,是联结君和民的纽带。】&/p>
【由于价值观不同,选择不同,所言所行不同,他们在后世留下了褒贬不一的评价。】&/p>
眼下被天幕所提到过的人,至少在后世人眼里,是不错的人。&/p>
现如今出现了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臣子都比以往更加勤勉甚至是清廉。&/p>
他们…也想以一个忠臣的身份被后世人称赞。&/p>
[在中国通史里张居正单独一集]&/p>
老祖宗们:后世人能够说的最高评价大概就是“单独一页”了。&/p>
不过这种殊荣,他们也想要。&/p>
[他就是我最理想中最梦想成为的人,他年少成名,后来家道中落,不得已在仇人手下做事,这让他从一个才子,变成了一个大才,他威风时乘坐皇帝的皇撵,让皇帝畏惧同时,他重视个人享受,他有志向却和光同尘,始终没有忘记普通百姓的疾苦,他是一个有瑕疵的圣人。]&/p>
ps:&/p>
@断墨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