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潇潇本来在然认真的收拾帐篷里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医疗垃圾,需要把东西收好,统一处理。
帐篷被掀开,有人走了进来。
她回头,相机咔嚓一声,伴随着闪光。
叶潇潇戴着口罩,眼睛被晃了一下。
等到看见清楚对方是谁的时候,顿时无语。
许建文也诧异,居然能在这里见到潇潇。
虽然对方戴着口罩,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你怎么在这?”
叶潇潇本来还期待对方认不出自己,结果许建文直接用熟稔的语气问她。
叶潇潇没摘口罩,就隔着几步远和对方说话,“我是我们学校的志愿者,过来支援灾区的。”
若说许建文之前还对叶潇潇做的那些事情有所介怀,现在却是完全将心里的那个叶潇潇推翻了。
面前的这个女孩儿,和以前的“郝潇潇”,完完全全是两个人。
以前的潇潇,根本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猝然相逢,许建文完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你现在方便接受采访吗?”
叶潇潇:“我就不用了吧,有老师们在,他会代表我们发言的:”
叶潇潇主要是不想和许建文凑在一起。
许建文坚持,“所有前来支援的志愿者都有发言的权利。”
此时正好张昕云也走了进来。
“潇潇,孙老师喊你。”
“来了。”
叶潇潇对着许建文点点头,走出帐篷。
张昕云:“刚刚那个记者和你说什么了?”
叶潇潇:“是我一位熟人,见到了多聊几句。”
张昕云:“潇潇,你在宁安县还能遇到熟人啊。”
叶潇潇便笑笑,“那位记者也是京华大学的学生,应该是在这边实习。”
张昕云微微瞪大眼睛,“原来是熟人,我说怎么直奔咱们这边过来了,应该是想给母校做宣传吧。”
过来采访的几位,都是京华大学在当地报社的实习生。
有这样的关系,孙政尧这种不喜欢做表面功夫的人都配合了采访。
最后许建文提议大家一起拍个合照。
照相的时候,叶潇潇才摘了口罩,照完后立刻戴上了。
许建文他们的实习到六月份便结束,可以拿着实习单位盖章的证明返回学校。
离开前许建文几经犹豫还是过来和叶潇潇说了几句话。
“你们应该也很快就离开了吧。”
叶潇潇:“再过两三天便要离开。”
许建文确实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到了嘴边又不知从何说起。
“那你保重,回京后见。”
叶潇潇神色清冷的点点头。
许建文和同事一起走了。
路上的时候,同事还在问:“怎么回事啊,你和那小姑娘看对眼了?”
许建文:“你别胡说八道造谣人家女生,我们只是正常的说几句话而已。”
同事:“你看看你,又急。咱们都是京华大学的学生,你要是看上了回去追呗,人家姑娘千里迢迢的来当志愿者,说明是个好姑娘。”
“不过你和咱们报社的小郝同志不是关系挺好的,你这样算不算是脚踏两只船啊。”
许建文不愿意再说,“我和谁都没关系,你赶紧想想怎么写稿子吧,这次的新闻报道对报社对学校都很重要。”
同事连忙讨好的说:“那还不是得靠你多帮忙,你是大才子,谁的文笔能比得上你啊。”
宁安县日报社翌日就刊登了志愿者救灾的新闻。
这份报纸卖的很好,现在的报纸也是普通人接受讯息的重要途径。
报纸不仅在宁安县传播,也有部分被送往全国各地。
此时在距离宁安县不远的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