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杜知知!”
两个人正沉浸在浓情蜜意中,门外街对面乔宝珠的大嗓门隔着一条街传了进来。
杜知知一把推开秦聿,不大自然的整理了一下头发。红着脸做贼似的走出店外,看见对面服装店门口的乔宝珠。
“宝珠姐~什么事儿~”
杜知知双手合成一个圈,大声的回应对面的乔宝珠。
“邮递员来找你,说有你的电报!”
电报?!
杜知知疑惑地回头看向秦聿,二人急急忙忙回到服装店。那份来自广州的电报正静静躺在抽屉里,那是小雨姐发来的。
电报内容简短却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港商急求东北顶级干蘑、猴头、黑木耳,量越大越好,价格从优,可用港币结算。”
港币!外汇!
杜知知的心脏猛地跳动了一下。改革开放的春风正从南边吹来,南方,尤其是港城和东南亚市场,对内地优质土特产的需求正呈爆发式增长。
这不仅是赚钱的机会,更是积累宝贵外汇、打通南方渠道的关键一步!
但兴奋过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货源。
稳定的、优质的、大量的山珍货源,是这门生意的基石。她需要一个人,一个信得过、懂山货、能吃苦耐劳、能深入乡村与农户直接打交道的人。
这个人选,几乎瞬间就浮现在她脑海中——大舅,杜瑞丰。
几天后,杜知知带着年货以及给表弟表妹的新衣服,踏上了前往祥发村的路。
冬日的乡村,积雪覆盖着田野,显得宁静而萧瑟。
杜瑞丰家的小院打扫得很干净,大舅杜瑞丰穿着洗得发白的旧棉袄,正坐在炕沿上抽着旱烟,眉宇间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清寂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大舅妈张胖菊则在一旁纳着鞋底,看见杜知知进来,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
“哎呀,知知来啦!快上炕暖和暖和!这一路坐客车来的,还是秦聿开着小汽车送你来的?”张胖菊手脚麻利地倒水,眼睛却忍不住往院子外面飘。
杜知知没搭理张胖菊,直接切入正题,将小雨姐的电报内容和自己想做的山珍生意详细说了出来。
“大舅,”
杜知知语气诚恳,“这事儿,非得您出马不可。十里八乡,谁不知道您当年……见多识广,山货好坏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而且您为人实在,乡亲们都信得过您。我想请您帮忙,去各个村子收这些山珍,蘑菇、猴头、木耳都要,品相要好。”
杜瑞丰沉默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眉头微微蹙起。
半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点读书人特有的慢条斯理和一丝疏离:“知知啊,这事儿你能想到找我,大舅真心高兴。但是……这事儿,大舅怕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