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嘴角一弯:“老姐姐,规矩就是规矩,五十件起批。您头回来,可以搭配点别的款,有些款三十件也能匀给您。但这个爆款,量少了真不行。”
赵淑芬明白这是对方的试探,也可能是真有章程。她没再纠缠,又去看别的款式,心里飞快盘算。初来乍到就想破规矩不容易,但必须让对方看到她的潜力,把她当成未来的大客户。
“行,那我再看看别的。”她继续挑选,状似不经意地打探起货源和运输。
“老板娘,你们这货发外地,都怎么走啊?我们那边火车运费贵得很,还怕路上出岔子。”赵淑芬像是随口一问。
老板娘轻叹一声:“可不是嘛,外地客最头疼的就是这个。我们一般都是客户自己想辙。有的找跑长途的大车捎,有的走火车托运,不过火车手续麻烦,也慢。也有专门跑货运的,但得凑够一整车才划算。”
货运,果然是个大麻烦。赵淑芬心头一紧,面上却不露分毫。她继续跟老板娘拉着家常,打听哪里能找到货运门路,或是火车站货运处的情形。
转悠了大半天,赵淑芬两条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但脑子却越来越清明。
高第街的货源脉络、价格体系基本摸透了,最大的瓶颈也浮出水面——运输。
在一个卖小饰品的摊位前,她眼睛一亮。那些亮晶晶的塑料发卡、耳环,还有液晶屏的电子表,在红星市连影子都见不着。这些小东西,单价不高,利润却吓人,关键是体积小,好带。
“老板,这发卡怎么批?”
“电子表呢?”
她挨个问价,心里渐渐有了谱。头一回进货,不能贪多求全,先挑些好出手、利高、又轻便的货探探路,把运输这道坎迈过去再说。
就在她打算找个地方歇脚,好好捋一捋思路的时候,旁边一个贼眉鼠眼的男人凑了过来。
“老太太,要不要靓货?我这儿有最新的港版货,比这街面上的都便宜,质量还好!”男人压低了嗓门,眼珠子滴溜溜地转。
赵淑芬瞥了他一眼,这神情,这腔调,跟上辈子遇到的那些个骗子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哦?港版货?在哪儿呢?”赵淑芬顺着他的话头。
“嘿嘿,不在这街上,在里头的仓。您要是真心想要,跟我走一趟,保您不后悔!”男人咧嘴,露出一口黄牙。
“仓库?怎么不在店里摆出来?”
“店里人多眼杂不是?好东西,自然要藏着掖着。”男人故作神秘。
赵淑芬心下冷哼,藏着掖着?怕是见不得光吧。上辈子就听说过,八十年代初的广州,这种专坑外地人的骗子不少,把人诓进偏僻仓库,轻则强买强卖,重则直接动手抢钱。
“行啊,带路。”赵淑芬一副被说动的样子,脚下却没挪动分毫。她眼角余光扫了扫四周,同时不动声色地将帆布包又往怀里紧了紧。
男人没料到她答应得如此爽快,先是一愣,随即脸上堆满笑意:“得嘞!您跟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