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取得历史性突破杀进奥运会决赛的消息登上了头版头条。
整个神州大地一片欢欣鼓舞。
事实上团队项目比单项更能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也是为什么集体运动的影响力要比单项更高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赛程上。
关注度最高的就是一天之后的男篮决赛和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
很多媒体提前一天就开始了预热。
男篮决赛赫然标注着金牌战,而男子4×100米接力则标注着奖牌战。
很快大家就发现了情况,男篮决赛跟男子4×100米的时间撞车了。
两项比赛几乎同时开始,观众们倒是可以换着台来看,但是李衍可没有分身术啊。
这意味着李衍要么选择放弃接力,全身心投入篮球。
要么先跑接力,等接力比赛结束再去参加男篮决赛。
只是这样,没有李衍的中国男篮能扛住梦之队半场比赛的狂轰滥炸吗?
等到李衍回归还来得及吗?
事实上,没人希望李衍放弃接力比赛。
毕竟这或许是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最有可能站上领奖台的机会了。
但要是男篮因此输给美国队丢掉金牌。
一枚金牌变成两枚奖牌,还划算吗?
这也是当晚田管中心和篮管中心争论的焦点。
田管中心表示这是男子4×100米接力队创造历史登上领奖台的绝佳机会。
篮管中心则表示,你们反正也拿不到金牌,但是我们男篮不一样,我们北京奥运会就夺冠了。
现在男篮比08年更强,全力备战卫冕夺冠的概率很大。
要是因为李衍去跑4×100米导致我们丢掉冠军,你们担得起责任吗?
要知道篮球在国内的影响力可比短跑接力大得多。
而且李衍已经帮助你们拿了5个金牌了,别不知足了。
篮管中心说得都是事实,田管中心根本无力反驳。
确实,在国内金牌要比银牌和铜牌的影响力大得多。
关键体育局过来主持工作的刘副局长可是以前篮管中心的老领导。
从感情上来说,刘副局长也是更希望男篮成功卫冕的。
在他看来,李衍参加田径比赛本来就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要是因此丢了主业篮球,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田管中心主任王刚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使出最后的绝招。
“要不我们问问小李的意见吧?”
王刚知道李衍的脾气不允许他做选择题,他是不会放弃4×100米接力的。
最后的结果果然没有出乎王刚的意料。
李衍拍着胸脯表示问题不大,他说跑完就走,应该要不了多少时间。
最主要的是,李衍对现在的中国男篮有信心。
除了绝对的强点姚明之外,易建联也能提供很强的进攻火力。
后卫线上,孙悦在NBA磨砺了5个赛季,运球过个半场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治郅和朱芳雨等老将也是可用之才。
美国梦之队很强,但篮球只有一个。
只要中国男篮减少失误,把节奏降下来打成功率,不会落后太多。
李衍说,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王刚原本以为就算李衍发话,要说服刘副局长和篮管中心还得费些口舌。
没想到,刘副局长和篮管中心答应得那叫一个爽快。
王刚低估了李衍的影响力。
表面上看刘副局长和篮管中心是李衍的直属领导。
事实上李衍才是刘副局长和篮管中心的真大腿。
篮管中心这几年春风得意全是李衍的功劳。
没有李衍,一切等于零。
篮管中心的众人看得很清楚。
既然李衍决定了,他们竖起大拇指点赞就好了。
王刚看着殷勤的刘副主任和篮管中心的领导班子,感觉自己已经落伍了。
连刘副主任都叫李衍“衍神”了,自己什么档次居然叫李衍“小李”。
“衍神,我代表中国田径感谢你,回去我就把你跟刘翔一起放进中国田径的名人堂。”不愧是主任,王刚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
…………
李衍参加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样一来,铁定会影响中国男篮的决赛。
原本在主流媒体看来,男篮决赛,美国队稍占优势,但是中国队也有很大的机会卫冕。
现在李衍是基本赶不上上半场的比赛,这样一来美国队夺冠的概率大大增加。
不少美国球迷在网上庆幸李衍的决定。
“感谢上帝,李去跑百米去了,这下男篮决赛我们应该稳了。”
“这有什么,我们可是梦之队,就算李上半场也在,我们也会击败他们的。”
“别吹牛逼了,北京奥运会怎么输的不知道吗?”
“现在的中国队可比当时还要强!”
“稳一点吧,我们已经连续在大赛中输给中国队两次了。”
8月12日,奥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日。
男子4×100米接力的决赛和男篮决赛几乎在同一时间开打。
奥运会奖牌榜上,美国奥运代表队与中国奥运代表队的金牌数同为44枚。
因为美国队30枚银牌比中国队的27枚多3枚,而暂时排在了奖牌榜的第一位。
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奥运代表队有希望再一次在奖牌榜上击败美国奥运会代表队。
“我感觉李师傅还是直接参加男篮决赛保险一点,这样我们在金牌榜上就超过美国了。”
“无所谓,我们不需要金牌来证明自己,要自信。”
“事实上,我们已经是第一了,毕竟我们还有香港、澳门和湾湾……”
“没用的,你赢了,美国人也不会承认的,他们会跟你比奖牌总数,实在不行还能跟你比人均。”
“真相了!!!”
伦敦奥林匹克球场,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在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跟李衍的淡定相比,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显得有些紧张。
没办法,这是他们第一次站在奥运会决赛的舞台,情绪有些波动在所难免。